《新生儿缓慢心律失常》
作者:李洁
(医院)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0.5%-4.8%
缓慢心律失常较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
01
新生儿缓慢心律失常临床特点
以传导系统紊乱发生率最高
功能性、暂时性的多,预后较佳
心律失常的预后取决于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病
新生儿缓慢心律失常常见原因
感染
围生期窒息
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修补术后
原发性心肌病
窦房结功能不良
心脏肿瘤
药物影响等
02
一、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低于正常值下限,心电图各波的形态正常,足月儿窦性心律下限90次/分,入睡时心率可慢至80次分,早产儿心率略低于足月儿。
窦性心律不齐新生儿窦性心律不齐多发生于心率缓慢时,随心率增快而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的的发生多与呼吸有关,吸气末,心率加快,呼气末减慢,但也可与呼吸无关,主要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不需要治疗
二、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窦房结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产生激动,称为窦性停搏。
心电图中出现长间歇,其间无心电图波形,如果患儿房室交界区功能正常,多出现逸博及逸博心律,否则将出现心源性脑缺血,甚至死亡。
窦性停搏应与二度II型窦房阻滞及房早未下传鉴别。
窦房阻滞窦房结产生的激动在向心房传导的过程中发生阻滞称为窦房阻滞。
由于窦性激动本身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波形可见。
只有当窦性冲动传至心房,产生P波,才能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因此在体表心电图上窦房阻滞是通过推理的方法认识的。
窦房阻滞分度一度为传导延迟,心电图上表现不出来。
二度为部分不能下传,类似房室传导阻滞,也分I型和II型。
其中II型应与窦性停搏鉴别,二者在心电图上皆表现一个长间歇,但窦房阻滞者长PP间期与短PP有倍数关系,而窦性停搏没有此关系。
三度窦房阻滞为窦房结完全不能下传,心搏停止。
如患儿房室交界区有逸搏代偿功能,则以逸搏心律代偿,否则患儿因心脏停搏而死亡。
临床意义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皆为新生儿严重心律失常,常为新生儿窦房结功能不良的表现之一,也可见于药物如洋地*、奎尼丁等中*及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
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如交界区逸搏代偿,可致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甚至死亡,应给予重视。
三、窦房结功能不良
窦房结功能不良,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窦房结不能发出冲动或窦房结传出阻滞所致,也可能多种因素并存。
主要特征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晕厥和心脏骤停等。
窦房结功能不良病因早产低体重儿,窦房结发育不完善。
严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因缺氧导致窦房结功能不良。
宫内窘迫、肺炎。
诊断目前窦房结功能不良尚无统一标准,以下要点可参考:
生后出现心律改变,尤其反复出现缓慢心率时应怀疑本病。
心电图反复出现心动过缓,P波形态异常、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快-慢综合征等,具备其中二项者可确诊。
临床症状可有可无,以青紫、心律改变、气促多见。
四、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根据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分为:一度、二度、三度。
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
病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此型心房与心室各自独立活动,彼此无关,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阻滞可发生于房室结或房室束,阻滞位置越低,心室率越慢,QRS越宽。
年Morquio首次报道了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注意到了其有家族性,先天性心脏阻滞是活婴的1/。
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
03
小结
1.在我们临床实际工作中,新生儿缓慢心律失常较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少见。
2.缓慢性心律失常患儿当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继发原因,预后较好。
3.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严重的缓慢心律失常新生儿并不多见。
4.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不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