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已经是现如今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稳定,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尤其是在高血压早期,其实是没有什么明显表现,但随着时间流逝,血压急剧升高,便会出现心律失常,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尤其是现如今,高血压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其中年轻人并不占少数,有相关研究发现,近几年高血压人数不断上升,患者的年龄却出现下降趋势。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依然是药物治疗,一旦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而且要谨遵医嘱,确保用药时间的准确性。
当然也有很多患者疑惑,那药物究竟是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更好呢?听听医生怎么说。
一、降压药是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
高血压一直是困扰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并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想要维持病症稳定,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而服用药物期间就要考虑用药时间的问题,有的患者认为服用降压药物应该是饭前吃好,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饭后吃。
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医生给出了专业的答复:降压药物是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主要取决于降压药物的种类。
对于每个高血压患者来说,根据疾病的表现症状不同,医生会给出合理的建议,服用不同的降压药物,但常见的降压药物主要分为这三种:短效降压药物、中效降压药物以及强效降压药物。
在这三种降压药物当中,前两项降压药物可以选择饭前服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药效的吸收,然而对强效降压药物并没有时间限定,就是说饭前饭后无论哪个时间服用都是可以的,药效不会因为饭前和饭后而受到影响。
此外还要了解血压波动的情况,当中血压波动会产生两个高峰值,分别是早上7:00~8:00,都是晚上6:00~8:00。
所以对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在这两个时间段服用降压药物,还要实时监控自己的血压状况。
一旦服用降压药永远不能停药吗?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上依然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要稳定血压,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很多患者疑惑,是不是一旦服用以后就不能再停药了?
服用降压药物可有效减少高血压产生并发症,避免因为血压出现异常波动或者持续升高引起其他不必要的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但也并不代表服用降压药物后就永远不能停药,其实患者也是可以停药,但前提要满足这样三个条件:
1、血压持续降低;
2、妊娠高血压;
3、继发性高血压。
服用降压药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降压药物有很好的降压效果,还能维持血压处于平稳状态,但也不能随意服用。
高血压患者需要遵照医嘱,定量服用药物,千万不可陷入误区当中,以免造成血压异常波动,服用降压药物时有哪些常见误区?
1、能不吃就不吃
虽说降压药物可有效稳定血压,但毕竟是药三分*,长期服用的话,难免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都自动默认为药物,是有害身体健康的,能不吃就不吃,尤其是血压已经平稳后,那会自行停止不用药物。
其实这种做法以及认知是非常错误的,服用药物要谨遵医嘱,不可随意停药,是血压稳定了,也要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即便是想要停药,也要再咨询医生的建议以后。
2、降压药选择错误
现在市面上降压药物有很多,所以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推荐服用不同的降压药物,常见的可分为这5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不同的降压药物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生建议合理选择药物。
一般情况下,对老年人来说,可以选择CCB类药物来作为首选药物,而年轻人就可以选择ACEI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
3、频繁更换药物
也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期间总是频繁更换药物,之所以这样做,多半是担心长期服用某一类药物会对身体产生伤害,甚至是产生耐药性,不到相应的药物治疗效果。
其实这种认知是非常错误的,但长期服用药物,身体难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却不会产生耐药性。
而且降压药物并不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其服用身体对药物并不会产生耐药性,此外如果随意更换的话,难免会对血压造成影响,出现异常波动,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4、过分依赖药物
当然也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依赖性,认为只有坚持不间断的服用药物,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
其实这种认知也是错误的,想要稳定血压,不能单单依靠药物的帮助,日常饮食以及生活方式都应该作出调整。
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应该遵循:少油少盐的原则。避免辛辣刺激油腻性的食物,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心情舒畅,不要总是暴躁易怒,不为小事而恼火,这些都对血压的稳定有一定帮助。
5、从来不去检查
当然也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以后,通常不太关心结果,认为只要遵照医嘱服用准没有错,是这也是进入了一种服药误区。
毕竟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副作用,降压药物也不例外,所以在服药期医院体检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