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检查的意义及局限性
CT检查不像B超那样受肠道气体、骨骼及脂肪的影响,腹膜后和盆腹膜外间隙丰富的脂肪反而更适合CT检查,所以CT已成为腹膜后肿瘤最主要、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螺旋CT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直径50px以上的腹膜后肿瘤80%~90%可被CT发现,并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密度、边界等特征,能明确显示肿瘤周围脏器、血管的移位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必要时可以应用对比剂充填肠腔、尿道和血管,对于判断腹膜后肿瘤的特征、分析肿瘤来源,术前协助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强可靠性。由于许多腹膜后恶性肿瘤不能完全切除,且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所以这些病人需要治疗后追随观察。CT是一种较好的可选择影像方法,对于腹膜后肿瘤术后病人的随访,CT已被列入常规检查项目。CT尚可观察腹膜后肿瘤对非手术治疗的反应和有无复发。
多数学者认为,仅根据影像表现很少能诊断腹膜后肿瘤的良恶性,但根据我院多年的经验,腹膜后恶性肿瘤在影像学上可有所提示,如侵犯邻近结构或存在远处转移。肿瘤内有坏死者多见于恶性肿瘤,病变的血供情况也有助于良恶性鉴别。当然,缺少恶性肿瘤的征象并不就是腹膜后良性肿瘤,有时恶性肿瘤也可边界清楚,还可有假包膜。大小对良恶性肿瘤的判断并非可靠的指标。
CT在判断腹膜后肿瘤起源方面有价值。虽然肿瘤位于腹膜后,但长到一定程度均向腹膜腔突入,甚至占据腹盆腔大部,判断其腹膜后起源还是腹腔起源尚须密切结合临床。腹膜后肿瘤累及腹膜后脏器者可类似该脏器的原发瘤,而腹膜后脏器的肿瘤有时也类似腹膜后肿瘤,一般而言,腹膜后脏器肿瘤较腹膜后肿瘤发现早。尽管如此,腹膜后肿瘤仍难与起源于诸如肾上腺、肾脏和胰腺的肿瘤从CT上进行鉴别。
近年有一些文献报道CT引导下行腹膜后肿瘤穿刺,可对多数肿瘤做出组织学诊断,但我们认为该法费用贵、操做复杂,临床医生术前即使没有病理诊断也要进行手术切除或探查。所以该项检查意义不大。
另外,当腹膜后脂肪较少或肿瘤与邻近组织无分界,且密度接近时,CT诊断价值受限。除腹膜后肿瘤外,CT对腹膜后邻近脏器的继发改变亦能清晰显示,如梗阻、移位、变形等。但CT对肿瘤侵犯邻近脏器程度的判断不满意,我们经常遇到术前CT片显示肿瘤与邻近脏器尚存间隙,而术中已见浸润,或术前CT显示肿瘤与邻近脏器已紧密相连,而术中较易分离的情况。
(二)各类型腹膜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
如前所述,仅根据CT片很难判断腹膜后肿瘤的起源,除少数肿瘤在CT上有特殊表现外,大多数肿瘤无特殊表现,CT判断腹膜后肿瘤组织学类型尚较困难。当然,经验愈丰富者判断准确率愈高。
1.脂肪瘤与脂肪肉瘤脂肪瘤CT值与正常脂肪一样,有包膜,其内部结构一般较均匀,偶尔内部可见细的分隔或条状纤维组织,这些特点可用于区分脂肪瘤和分化较好的脂肪肉瘤。脂肪肉瘤密度多不均匀。脂肪瘤样型脂肪肉瘤密度与正常脂肪接近,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密度在正常脂肪和肌肉之间,多形性脂肪肉瘤的密度则与肌肉相近,与其它软组织肿瘤难以区分。CT片上有时见不到肿瘤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的间限。脂肪肉瘤内可出现钙化。增强扫描时,脂肪瘤样型脂肪肉瘤多无强化,而黏液性及多形性脂肪肉瘤可有强化。
2.平滑肌肉瘤腹膜后平滑肌瘤罕见,而平滑肌肉瘤通常表现为大的软组织肿块,常有不规则坏死和囊性变。实性平滑肌肉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时可有明显强化。钙化少见。
3.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多为良性,含有多种组织成分,CT上表现为不同组织的混杂密度,可含脂肪、骨骼、牙齿及液性成分。即使是良性畸胎瘤,亦可与周围组织有紧密粘连,尤其在骶前畸胎瘤时更突出。
4.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为多发,其它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则多为单发。在影像学上,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有共同的特点,不易区分。CT片上它们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清、边缘光滑、密度稍低于肌肉。当CT显示其密度接近囊样时,可配合超声协助诊断。如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内部出现囊性变时,可考虑有恶性的可能,尤其在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
5.副神经节瘤亦称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腹膜后是该病最常见部位。副神经节瘤亦分有功能型和无功能型。CT表现为主动脉旁界限清楚的肿块,血供丰富,内部可见坏死、钙化。增强扫描有强化,可清晰显示病变。
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本肿瘤血供丰富,偶可有钙化,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具有侵袭性,术后易复发。
7.腹膜后囊肿腹膜后囊肿可为单纯性、淋巴源性、血管源性,CT表现为边缘光滑,壁薄,圆形或椭圆形。囊内多呈水样密度,但有时囊内因化学成分不同可出现高密度,易与实性肿瘤相混淆。
8.腹膜后纤维化本书讨论无腹膜后病变的腹膜后纤维化,即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因不明,亦可能与药物有关。CT可显示病变多在腹膜后中央,呈斑块状,厚度2~px,从肾血管平面至盆腔,包绕腹膜后血管和输尿管,导致管腔狭窄,但不侵入管腔。由于其密度与肌肉接近,易与周围脂肪区分。病变增强明显,有时不易与腹膜后肿大淋巴结鉴别。
9.腹膜后淋巴瘤对腹膜后淋巴瘤而言,CT既可容易地显示腹膜后淋巴结,也可评价腹部器官和其它部位的淋巴结。在淋巴瘤分期上具有重要意义。腹膜后正常淋巴结通常在CT上表现为3~10mm软组织影,周围有脂肪,若腹部孤立淋巴结大于20mm则肯定为异常,介于10~15mm者为可疑。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聚集,即使未超过正常大小范围,亦应怀疑为异常。当然,正常大小的淋巴结亦不能排除腹膜后淋巴瘤。
腹膜后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侵犯腹膜后器官者较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且首先累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如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被侵及,则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和骨髓受侵犯的可能性低,反之亦然。另外,弥漫性与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亦不同,前者仅25%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后者则70%累及上述淋巴结。
腹膜后淋巴瘤除表现为淋巴结增大、融合外,尚可出现坏死、液化。CT尚可用于淋巴瘤放、化疗后的监测,但难以显示淋巴瘤的内在结构。
医院普通外科部罗成华主任主编《腹膜后肿瘤》一书
推荐阅读——
19种儿童腹膜后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7种腹膜少见病变
腹膜后淋巴瘤
腹膜后血管肉瘤
图片整理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翼展云影影领影像医生集团,影像人聚集地记得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