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心律失常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医院张澍教授、南京医院曹克将教授作为主席,中医院王景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李毅刚教授、医院宿燕岗教授、*医院汤宝鹏教授、广州中医院吴伟教授、医院王玉堂教授、南京大医院徐伟教授、医院朱文青教授、医院赵庆彦教授、医院李广平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围绕多种心律失常类型的治疗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进展、经验等作学术报告,并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面临挑战,西药治疗难以产生较好的效果,而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成为了我国特色。发展好并应用好中医药,可为推动我国心律失常防治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整合调律、快慢兼治,参松养心胶囊为多种心律失常提供治疗选择
张澍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心律失常患者人群巨大,但治疗相对不足,包括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足、心脏性猝死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级预防不足等。对于后者,中医院华伟教授介绍,ICD是当前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在我国多作为二级预防手段,值得大家重视。张澍教授认为,针对我国当前的心律失常防治现状,临床医生除了学习和使用先进技术、器械外,还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防治中的应用。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项目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可减少室早,提升心率,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曹克将教授指出,在药物治疗方面,有效且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较少,其中,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被证实可有效治疗室早,安全性良好,未来期待开发更多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并能使这一类药物在国际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虽发展较快,但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需努力追赶。曹教授认为,当前我们需加强室性心律失常基础与临床研究,推动我国防治水平的提高;同时应争取尽早建立“室速网”和“室速监测单位”,以降低室速死亡率。
房颤同样是临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因其带来的心源性卒中临床危害较大,临床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