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花,教育如歌。
中医药文化赋予教育的使命是认知生命、护佑生命、提升生命。
学院以“中医药文化传承——百位名医是我师”为课题,遍寻名医,接续薪火。继承国医大师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传承名老中医宝贵的实践经验,影响孩子们尊师重道的使命与责任。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拓宽思考维度,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中医药文化启蒙阶段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地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
《百位名医是我师》课题
庚子秋分,东江广雅学校廖翠华校长、校董事会赵雪云女士、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胡马院长、蒙毓书院管雪苹院长一行晋京拜访名老中医郭博信先生,并授予聘书,正式聘请郭博信先生为东江广雅学校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专家顾问、“百位名医是我师”首席导师。以少年基础教育为起点,培养新时代传承人。
晋京拜访,授予聘书
中医药是以阴阳五行、气化生息的抽象诠释无形质的学说,这引起某些人疑惑,责其是“伪科学”、“见效慢”、“只擅长治疗慢性病”,对中医的认知陷入误区和盲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大家郭博信老中医的世界,听郭老用事实讲述辨证论治、灵活施用的中国传统医学,通过基础教育为古圣继绝学,为后世创辉煌。
郭博信出生于年4月,祖籍河北省唐山市。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的郭博信,见识了中医的神奇,毅然决定“弃文从医”。郭老三晋名医梁秀清、*杰熙和著名中医李可。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尤其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心律失常等,主张“贵在心脏不支架”。主要著作有《中医是无形的科学》、《明清临证医话精选》、《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妇女百病偏方》、《古今松疗秘方》等五部,并发表“贵在传承、重在疗效”等论文二十余篇。
《中医是无形的科学》郭博信著
郭老是李可老中医的大弟子,李可,被国医大师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名医。
中医的脊梁——李可老中医
人们一般认为急症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李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尤其擅用附子、乌头类峻药抢救濒危患者。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年,虽然李老对于附子这味“大*”之药的超量运用在当时是倍受争议的,但是郭博信先生顶着巨大的压力出版《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为当今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填补空白。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郭老说:“中西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之所以能治西医治不了的病,关键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切勿站在西医的观点,妄言中药之*”。
中医脉诊
上世纪80年代初,郭老遇到一位男性病人舌尖上长了个如桂圆大小的肿瘤,吃饭、说话均受到影响,苦不堪言。这名患者跑到北京、医院找了很多专家,但西医唯一的办法就是手术切除。
在万般无奈之下,经人介绍找郭老来治疗。郭先生号了他的脉,洪而数,左寸尤甚。又看到他的舌质很红。中医有句话叫“舌为心之苗”,诊断其为心经热盛,壅滞于舌尖,乃积聚成瘤。且心与小肠相表里,于是开了导赤散加味。一个月后,这位患者的肿瘤竟然消失了!
舌为心之苗
现代医学主张切除这个肿瘤,所使用的手术刀和各种医疗器械,那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这个肿瘤消失了,但却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后遗症。
虽然在技术层面上是先进的,但站在《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角度来看是粗工所为,因为其守的是“形”而不是“神”。
有人常指责中医不懂解剖学,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灵枢》就有大量的篇幅介绍五脏六腑,人身个骨节的位置、大小、尺寸、形象、名称等,其详尽程度令人咂舌。
《*帝内经·灵枢》
科学随社会进步而发展,由实践运用而升华,随岁月流逝而优胜劣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历史是检测真伪的试金石。中医经过数千年实践磨练而成,它不是看不到人体有形的这一面,而是它的思维专注于身体无形这一面,切忌一叶障目,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独治其病,不治其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等压力增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一名患者向郭老自诉患胃痛、胃胀已20多年,虽在夏季也不敢吃凉菜、水果等冷物,喝水也要喝滚烫的水,稍不注意即犯病。
郭老认为本病的病机为中焦虚寒,治当温阳散寒,益气健脾。运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炮附子10g,干姜10g,炒白术15g,野*参30g,砂仁5g,炙甘草10g。水煎服,5剂。患者言自服药后,胃部温暖舒适,痛胀恶心顿除,20年宿疾病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西医通过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属炎症,需消炎,但患者吃了20多年消炎药也没有消除这个简单的炎症。
西医胃镜检查
郭老说:“西医是对抗医学,而中医是平衡的医学。对抗的目标是疾病,不论手术和生化制剂都会付出伤害人体的代价;平衡的目标是恢复人体的自然状态,化解的只是疾病,保护的是人体。”
西医对抗疾病,是抗病*、抗抑郁、抗癌......一个“抗”字是西医思维的全部。人体有“炎症”所以用“消炎药”。西医的眼睛里只看到的是病,要解决的是病,不管你人体是不是恢复到自然状态,即“战而屈人之兵”。
“抗生素”对抗“感冒”
中医呢?恰恰相反,从不用一个“抗”字,而用的是一个“解”字,中医讲的是化解,如解*、解郁等,一个“解”字也可以说是中医思维的典型代表,“不战而屈人之兵”。
“牛*解*丸”解火热内盛之*
正因为中国人有道家的思想和儒家的文化,所以中国产生了中医这个“平衡”的医学,而这是全世界都没有!
“越学中医,兴趣越浓;越用中医,越觉得中医了不起,从而越来越明确认识到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最伟大的发明,是为全人类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无论怎样称赞都不会过分。”——郭博信
年11月7日东江广雅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揭牌成立
为五千年祖国传统医学薪传续命,培养德医双修、家国同光的新时代传承人,办“贤圣至真”的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这正是东江广雅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成立的意义所在。
图片
温丽美
编辑
*绮婷
校对
彭明辉、杨晓兵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最好的医疗
敦敏约你,加入梦想
生命教育丨中医药文化融合式课程体系和主题功能场馆矩阵
全省首创东江广雅学校荣获“广东省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试点示范单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