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起源的心律失常QRS波形宽大畸形(QRS波间期>0.12s),这是因为心室的激动并不是经希-浦系统下传引起的,而是心室的直接激动。QRS波形态与典型的右/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不同。P波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即便出现,也和QRS波群没有相关性(即房室分离)。
此时,P波的节律规整,频率较心室频率慢,PR间期不固定。在心动过速时出现房室分离或室性融合波或夺获波(Dressler波)可以确诊性心动过速。融合波是指P波经希-浦系统传导到心室和心室自身直接激动相融合所产生的,所以相较于窦性心律的波形而言,此时的QRS波群前存在P波,PR间期较短,QRS波群具有窦性心律QRS波群和心室自身激动QRS波群的特点,但不完全和这两种QRS波群形态相同。夺获波是心房的激动经过房室结下传引起心室激动,并且可以完全夺获心室自身的激动,使QRS波形看起来正常化(QRS波前存在P波,QRS波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相似)。如果存在心室向心房的逆向传导,那么可见逆向P波,此时QRS波和ST-T的形态也可能发生改变。是由于激动心室的脉冲不是经希-浦系统下传的,而是直接激动心室肌。导致心室激活顺序和心室复极发生改变,图形上表现为QRS波和ST-T波的改变。当然,ST-T的改变也可能是由于P波的叠加。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PVC),是单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的QRS波形,形态不同于右/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前没有P波。QRS波群后可能存在P波,这个P波可能是心室激动逆传到心房所致,也可能是恰好出现的窦性P波。PVC后可能存在一个完全性代偿间歇(即PVC前后的PP间期是正常PP间期的两倍)。这是由于PVC的激动完全经房室结逆传,并导致房室结完全去极化,此时房室结不具有电传导性,不能传导窦房结的冲动。而下一个按时出现的P波可以经过房室结传导,形成QRS波形(图6)。房室结去极化的结果(激动发生了部分隐匿)。图6室性早搏可以存在完全性代偿间歇,也可以插入到正常心电图。由于此时的房室结并没有完全去极化、完全失去传导活性,所以下一个P波传导至此时是可以继续下传的,只不过传导速度较慢,反映在图形上就是表现为PVC后面的PR间期较长。如果所有的PVC形态相同,那么它们来自同一起源。如果形态不同,那么它们的起源也是多样的。两个连续的室性早搏叫作成对室性早搏,三个连续的室早叫作连续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每隔一个QRS波群出现一个PVC时,叫作室早二联律,每3个QRS波群中出现一个PVC叫作室早三联律,二联律和三联律的出现只是一种搏动模式,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室性心律
室性心律是一组连续出现的室性QRS波群,频率在60次/分及以下。当频率在60~次/分之间,叫作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或缓慢性室性心动过速。此时P波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P波出现时节律是规整的,与QRS波群相分离,这也就是说PR间期是变化的,心房的频率低于心室的频率。P波也可能是经由房室结逆传产生的,逆传的P波至少在aVF(垂直于心房)导联是负向的。RP间期、P波和前一个QRS波群间距也是固定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