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七十七条
TUhjnbcbe - 2021/3/10 12:00:00

这是一个顶格的条文。但在《宋本》里也给改了,改成了“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解而后”,在条文中应该理解为表证失治,病情进一步地发展,脱离了表证的病理阶段,而发生炙甘草汤证;或者说是表证治疗不当,人体再无力从表证阶段与疾病抗争了,表证也消失了,而后发生了炙甘草汤证。这两种理解都可以。但是不能理解成表证经过正确的治疗以后,发生了这个方证,这是不可能的事。表证经过正确的治疗的话,一般在经方这些药里边,假设这人是小柴胡汤证,吃了以后小柴胡汤证消失了;或者过不了多长时间出现表证了,这个属于正常的,因为随着人体的恢复,体表存在的问题,只要有能力它会自己去处理。但是如果小柴胡汤证治疗得很合理,属于正治,小柴胡汤证消失了,又出现理中汤证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这就跟一个单位的管理一样,最上层领导如果特别团结,特别稳固,规章制度特别健全,那么出问题就会出在中层领导,要是中层领导非常过硬了,出问题会出在具体职工、具体车间身上;要再把这一层搞得稳固了,就可能出现在设备上,而不会是反过来。

“脉结代”实际上是结脉与代脉的总称。结脉是指的脉来缓而时有一止,而且止无定数;代脉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这样的脉象。在临床中这两种脉常常是合到一块,泛指脉率不齐而且有歇止的这类脉象,就是咱们常说的间歇了。在炙甘草汤证中出现这样的脉象,它的病理就是由于血虚、血瘀、津虚血少,造成循环系统失养。

“心动悸”,在《玉函经》里是“心惊悸”。但是从实际临床统计资料中看,这个方证很少有“惊恐”之类精神方面的病,《玉函经》里的“惊悸”恐怕不太合适。心动悸在《中医辞海》里是这么解释的:病症名,指的是患者不仅自觉心悸,或可察见心前搏动,其动应衣。也就是说人躺着,心跳得衣服都跟着动,就是说心律不齐比较严重。这个症状实际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医者的观察,病人就是一种或程度重、或程度轻的心律不齐;在患者自己的角度上感觉,就是因为心悸而造成的胸部不适感。

前段时间有一个病人,男性的老人,我让他吃的炙甘草汤。后来他跟我说这个药管用,他说知道自己的心跳跳几下就会停一下。我问他平时自己摸脉吗?他说不摸,他说躺在床上的时候,靠枕头的那半边能感觉到血管在跳,就是心率能感觉到。但是吃了药以后,这种情况渐渐地就消失了。

这个条文论述得比较简略。但是从这个方药和临床资料看,这个方证属于比较重的虚性病。所以临床中还会出现一些气短、胸中烦闷、失眠(睡觉不好,因为有虚热)的症状。

方证的病理:血虚、血瘀合并里虚热证兼津液虚证。

做个小结:表证因失治或误治,致人虚而表证消失,患者表现为脉结代、心动悸的,为炙甘草汤主治之证。

这个方剂值得看一看,方剂由九味药组成,但如果算上清酒应该是十味药: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很多人解释这个方剂,都会说包括了一个桂枝去芍药汤的所有药物,就是以桂枝去芍药汤为基础的。但是,我们无论从原文的论述上,还是从临床统计资料看,这个方证不仅没有任何表证的症状反应,而且也没有桂枝去芍药汤证的典型症状。个别的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胸部不适,但这个“胸部不适”跟那个“胸满”不是一回事,这个胸部不适是因为心悸、心律失常造成的。所以说,我们对这个方义的理解如果把握得比较准,也可以加深对经方方药特点,甚至可以延伸到经方组方规律方面的一些理解。

这个方剂中先不看主药,甘草、大枣用量比较大,再加上还有生姜,所以说“安中补虚”的作用就比较强。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人参,可以进一步增强胃肠对水分的吸收。这就从源头上解决了津液虚的问题,给治疗津液虚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

麦冬是一味寒性的药,有补益作用,同时又是一味润燥增液的药物,麦冬用到了半升,如果算成干品大概相当于四两左右的样子。

生地*和阿胶都是寒性的而且有补益性的血分药。生地有补血、活血、止血、生津解热的作用,由于血虚、津液少所造成的烦热、出血、瘀血一类的症状都能够治疗,但是必须得是虚热性质的,因为它是补益的、寒性的药物,这是它的前提条件。可是这个药用到了一斤,就是十六两,是现在的克左右,用量非常大。阿胶有补血、止血、活血这类的作用。这两味药的药性从主要方面比较接近,从寒热属性上、对血液的作用上都比较接近,都是补益的。

麦冬、生地、阿胶这三味药用量比较大,合在一起寒热属性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方剂所治疗的是虚热、血虚、血瘀、津液虚,这是该方剂的属性。

麻仁是一个性平的药,寒热倾向不够明显,它有润燥滑肠、通凝、活血的作用。在这个方剂中可以治疗因津液虚损而造成的便秘。实际在临床中,凡是符合这一类病理状态的,比如现在有些小姑娘的脉,又弱又数,人瘦瘦的,脸色**的,有血虚又有津液虚,平时食欲也不太好,体质也比较弱,如果再加上便秘,用这个药就好使。但是如果有别的方证,用了也不好使。我以前说过,治一个小姑娘用炙甘草汤后,大便通了两天又不通了,最后仔细的问了问,才发现是大柴胡汤证,服了大柴胡汤,很长时间一直比较正常。

这个方剂中还有桂枝去芍药汤的所有药物,但它在这里的作用就不能理解成桂枝去芍药汤了。应该怎么理解呢?刚才说的那些药物,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去热、补虚、补血、活血、增加津液力量很强的药性,这些药性作用于人体后,这些方面肯定会得到增强。桂枝去芍药汤就可以把增加的能量加以引导,用来改善人体胸部和循环系统的状态。大家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它为什么可以治心悸呢?

方中的清酒原本应该用没有经过蒸馏、自然澄清的那种清液,但是今天没有人酿这类酒了。现在北方都用*酒,南方都用米酒。酒的作用可以加强方剂的活血化瘀作用,现在好多人也都不用了,可能作用会受一点影响,但是不会有质的变化。

最后第条是关于脉的论述的,大家自己看一看就行,没有多深的含义。

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最后的几条王叔和几乎都做了改动,而且都改得没有道理。包括炙甘草汤证,把“解后”两个字去掉也是没道理,如果有了“解后”两个字,对方证的理解会更准确些。在其它的地方也有所改动,但明显得感觉都比这个地方要慎重得多,不会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特别象白虎汤证的“里有寒”,明显是个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在这儿做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老人家当时很可能是喝酒了,在第二次改动的时候,是处于一种酒醉的状态。这都是题外话了。

炙甘草汤证出现的症状及舌脉情况:

症状:心悸、气短、胸中烦闷、夜寐不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便秘、食欲不振。

舌质:红(红、嫩红、尖红)、红绛、紫、紫带瘀点、淡(嫩淡、胖浊)。

舌苔:白、微*而形薄、少苔、无苔。

脉象:结、代、细、微。

能治疗的现代疾病:中医诊断:心阴阳两虚证、气阴两伤证、阴阳两虚证、气血虚衰证、肺病久咳、产后血晕、心悸、脉结代、呃逆、眩晕、*疸、伤寒、虚劳。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性心肌炎、室性早搏、先天性心脏病、频发性期前收缩、房颤、心源性休克、病*性休克、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病窦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无脉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脑外伤后遗症、慢性肾炎、甲亢、肺结核、产后感染、中心性视网膜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七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