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合并一些心理疾病。在日益强调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换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及时为自己的不良情绪疗伤。
案例1
28岁青年女性,频发室性早搏,常常感到紧张害怕,24小时holter(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早经常过万,甚至数万。但如果注意调整心态,积极休息,室早明显减少。
案例2
77岁男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两年,身体状态都很好,近日因为劳累、熬夜、精神紧张等,导致房颤复发。
1、工作压力
持续的紧张工作可促使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持续的紧张使早搏的发生率增加2倍以上,其中95%为室早,60%为室上性早搏;在室早中,有25%为室早连发或多源性室早。
2、焦虑和抑郁
负性情绪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在一组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76例(36.69%),其中室早44例,室上早16例,室上速10例,房颤6例。
该组的原发病为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经心理量表检测发现,有显著负性情绪者例(51.6%),主要为过分紧张焦虑(46.55%)、过分压抑(30.17%)以及显著的猜疑(23.28%)。
焦虑和抑郁还可以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美国杜克大学的Walkins等研究发现,愤怒、惊恐发作和极度劳累能诱发室速和休克。
其实,很多心理因素与心律失常息息相关。除了患者需要正确了解疾病知识,积极纠正不良心态外,近年来胡大一教授竭力倡导的双心(心脏和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医生,不仅要治疗患者的病体,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灵关怀。
田颖
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
目前主要从事起搏电生理方面的工作。研究方向为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擅长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尤其是起搏器、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器械植入,同时进行房颤、室早、室速、室上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委员等十多项各学会及协会职务。
曾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最佳在线名医,北京市微博科普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