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患者女,56岁,反复心悸、胸闷、胸痛一年。HOLTER检查结果,平均心率90次/分,最快心率次/分,最慢心率57次/分,室上性异位搏动次,其中单发室上性早搏次/分,短发阵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心律失常主要集中在夜里发生,患者长期用普罗帕酮治疗,但效果不佳。
遂双心门诊就医,给予心理量表检查,躯体化症状量表SSS31分,量表显示患者除了有胸闷、心悸等心血管病症状,还伴有睡眠障碍、头晕、头痛、易疲劳乏力、精力减退、背痛严重、易出汗的症状。
但患者抑郁自评量表PHQ9为3分,焦虑自评量表GAD7为0分,没有焦虑抑郁,考虑患者为躯体症状障碍轻度,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粒、疏肝解郁胶囊2粒/次每天两次口服。
(图片可点击放大)
治疗结果
用此抗焦虑抑郁方案连续治疗16个月,患者所有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正常,再次做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为21分(正常20分)。
(图片可点击放大)
期间停用普罗帕酮两个月后,复查HOLTER结果,平均心率80次/分,最慢心率60次/分,最快心率次/分,心律失常只剩下单发房性早搏5次。
案例总结
心律失常患者伴发心理障碍并不少见,但临床识别和治疗存在巨大困难,医患双方都常常没有意识或没有方法去识别,从而使这些患者常常被漏诊误治,症状迁延不愈,尤其是当这些患者焦虑抑郁并不明显,而以各种各样躯体症状为表现时更容易被忽略。
这类患者心理障碍根据最新版美国精神心理诊断标准DSM-5称之为——躯体症状障碍,我们通过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对这些患者进行评估,能够较好的帮助临床非心理专科医生去识别治疗此类患者。
该患者在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5个月后,困扰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原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好的心律失常在停用相关药物治疗后也几乎消除,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该患者,无论是改善症状还是消除心律失常疗效都相当明显,也间接说明该患者的心律失常可能为心理障碍所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