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综合都市快报、浙医在线、人民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段时间,余杭77岁的唐大伯,因患有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住院。1月7日,经过抗炎、化痰、平喘治疗后出院。
出院那天中午,唐大伯在身体痊愈后特别高兴,和家人一起吃饭时便端起了酒杯,可是一杯酒下肚,随后就出现了面色潮红、胸闷明显、乏力、伴意识不清等症状,唐大伯昏了过去。无论家人怎么呼喊,唐大伯都没有任何反应。紧急之下,家人连忙将医院就诊。
医院后,家人们有点想不明白,按理说唐大伯向来酒量还可以,怎么才喝这么点,竟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因为一杯酒,医院?
头孢中断人体酒精代谢
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经过医生一番询问,原来,唐大伯住院期间用过拉氧头孢这种抗生素,这次刚出院就喝酒,才导致唐大伯出现了“双硫仑样反应”,昏迷住院。唐大伯向来嗜酒如命,平时在家中不喝点酒就会难受,但这次着实不应该。
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美华介绍,唐大伯的例子,是典型的用了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简单来说,双硫仑样反应就是头孢类药物和酒精在体内共同作用,中断了人体酒精代谢过程,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出现中毒反应。
正常情况下饮酒,酒精进入体内,首先在肝细胞内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酸”,进而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如果在饮酒前后或期间服用头孢哌酮等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等基团的药物后,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被抑制,乙醛无法降解,蓄积在体内。抗生素,尤其是甲硝唑类、头孢类,会引起乙醛在体内蓄积,而乙醛有毒性,如果蓄积在体内,就会表现出轻重不同的症状。
浙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主任药师周权博士说道,双硫仑是一种曾经的戒酒药物,服用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以达到戒酒的目的。之所以命名为双硫仑样反应,是因为不仅仅双硫仑会引起这些不适,许多药物都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
双硫仑样反应发生于酒后用药或用药后饮酒,症状一般在5-30分钟内出现,最慢的4小时,轻则面部潮红及发热、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心率增快,重则血压降低、呼吸困难、胸痛、心律失常、意识丧失、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服用头孢后多久可以饮酒?
至少7天
唐大伯再次住院后,所幸没有生命危险,经过治疗和观察,一周后顺利出院了。王美华说:“一般双硫仑样反应都是比较急性的,没有并发症的话,住院一到两天能好,像唐大伯这样的,因为肺和心脏有问题,所以多观察几天。”
服用头孢后,多久才可以再喝酒呢?周权建议,一般服用头孢、甲硝唑等药物后,一周内不要喝酒。另外,饮酒后假如需要用头孢、甲硝唑之类的药物,须待体内酒精清除后才行。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袁永生前不久遇到过一位服药过程中喝酒的病例。30岁的刘先生(化名),天冷不小心感冒了,在服用头孢期间,参加聚会时喝了酒,出现了双硫仑样反应。医院时,头晕、血压偏低,心跳频率为左右,整个人很焦虑。袁永生主要为他采取了监护吸氧,辅助激素治疗,两三个小时后,刘先生恢复正常。袁永生说:“这种还是属于比较轻度的情况,严重的话会致死。”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潘文胜说,秋冬季节,可能易发药、酒同服的事故,天冷了,感冒、气管炎、扁桃体发炎等病人多起来,如果病人不小心饮酒,容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已报道过几起类似案例
杭州58岁的姜先生(化名)有点气管炎,配了头孢丙烯片和其他一些药物。晚上家族聚会,姜先生喝了两小盅白酒,加起来不超过一两。当时,距姜先生吃下头孢约3个小时。喝下白酒不到一个小时,饭局还没结束,姜先生就感到胃里非常难受,翻江倒海地要吐。
去年大年初一,富阳一位病人中午吃了几颗止牙疼的药,其主要成分为甲硝唑。当天晚上他又喝了点红酒,于是双硫仑样反应发作了。甲硝唑是抗生素,吃了甲硝唑不能喝酒。
临近春节,应酬增多
切记:吃药不喝酒
临近春节,肯定是少不了聚餐喝酒,王美华提醒大家,这段时间饮酒与使用头孢类药物二者重叠在一段时间内的概率越来越大,一定要记得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如果喝酒后出现了面部潮红、视物模糊、头痛气短、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四肢乏力等症状,就要警惕双硫仑样反应了。”
《人民日报》官微曾对“药+酒”同服危险作过归纳:
监制丨张毅主管丨龙涛主编丨李洁敏编辑丨光辉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好看”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