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应对磺胺类药物的过敏
TUhjnbcbe - 2025/7/21 17:20:00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http://pf.39.net/bdfyy/bdfzg/140207/4334434.html

一、磺胺类结构

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如何定义磺胺类药物??

以往:氨苯磺胺的衍生物

现在:所有含有-SO2NH-(广义)

根据分子结构中N4(对位氨基)芳香胺的取代基团,磺胺类分为:

芳香胺磺胺(sulfonylarylamines)

非芳香胺磺胺(non-sulfonylarylamines)

部分磺胺结构(sulfonamidemoiety)

二、磺胺类药物分类

芳香胺磺胺:几乎涵盖所有磺胺类抗菌药(SD、SP、SMZ)。

非芳香胺磺胺:包括磺脲类降糖药、袢利尿剂、噻嗪类、碳酸酐酶抑制剂、COX-2抑制剂等。

部分磺胺结构:包括抗心律失常药、抗惊厥药、5-HT拮抗剂等。

三、超敏反应与磺胺结构的关系

速发型超敏反应(Ⅰ型)---IgE介导

1、N1位的杂环或N4位的取代基,血浆IgE识别,可诱发Ⅰ型超敏反应。

2、N1位有5元或6元氮杂环,且β-C位有单一甲基,引发的IgE水平较高。

3、磺胺基团(-SO2NH-)本身不具备被IgE识别的结构特性。(→磺胺类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非速发型超敏反应(Ⅱ-Ⅳ型)

1、非速发型超敏反应,与代谢产物有关。

2、N4位芳香胺或N1位杂环C5-CH3经CYP2C9代谢→羟基化代谢物→亚硝基代谢物(氧化还原循环)

3、氧化还原循环(RBC等细胞):产生超自由基→直接细胞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羟基化代谢物(肝脏和皮肤均存在CYP2C9):

①直接细胞毒性→中毒性表皮坏死

②免疫原性→与T细胞或自身蛋白共价结合→Ⅱ-Ⅳ型超敏反应

5、AIDS者磺胺过敏高达60%:

HIV感染→CD4(T辅助细胞)减少,CD8(T抑制细胞,磺胺高度敏感)增多。

四、磺胺类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通过一项淋巴细胞增殖试验(Invitro)分析:

阴性对照:Control组(无抗原)

阳性对照:类毒素TT组(强抗原)

1、健康人群各组药物均SI2(同Control),不易引发过敏反应。

2、过敏患者(无论SMZ/SP),仅对敏感药物易感(SMZ/SP均SI2),非芳香胺磺胺药AMX/FRS/HCTZ均不易诱发交叉过敏反应(SI2,同Control)。

3、药物剂量对过敏易感性的影响:对SMZ过敏的患者,易感性与SMZ浓度正相关,但对高浓度SP的易感性大幅下降(反之亦然)(被作者推荐的用药策略)

一项小样本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

1、有磺胺类抗菌药过敏史患者,使用其他磺胺类的过敏发生率不高,多数耐受良好。

2、有磺胺类抗菌药过敏史患者,使用磺胺类非抗菌药出现的过敏反应个案,可能和患者本身的过敏易感性增高有关。

五、应对磺胺类过敏的相关策略

国外药品标签/说明书标示

1-Contraindication(Unsafe)

2-Warningand/orprecautions

3-Nocautionadvised

1A-Drugscontraindicatedinknownhypersensitivitytoanysulfonamides

磺胺类抗菌药:%标示

磺胺类非抗菌药:60%标示

国内药品说明书标示

(磺胺类非抗菌药)明确禁忌:81%(17/21)

应对策略:对有磺胺类抗菌药过敏史的患者

1、说明书明确提到“磺胺过敏史者禁用”的药品不应使用。

2、说明书未将磺胺过敏史列为禁忌的磺胺类药品,根据患者既往过敏反应轻重情况判断:反应重者不应使用,反应轻者在密切监护下小剂量开始使用。

六、总结

1、磺胺类药物包括:

①含氨苯磺胺结构的磺胺类抗菌药物

②含磺胺基团的磺胺类非抗菌药物

2、磺胺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相关结构:

①N1位的杂环或N4位芳香胺的取代基

②羟基化代谢产物和亚硝基代谢产物

③特异质反应(代谢酶缺乏)、免疫缺陷患者易发过敏

④磺胺基团与过敏反应的发生相关性不大,与非抗菌磺胺类交叉过敏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充分。

3、有磺胺类抗菌药过敏史的患者,往往对相关药物的过敏易感性较高。选用药物应依据说明书及患者既往过敏史情况,谨慎用药。

参考文献

[1]S.GhimireMPharm,et.Anevidence-basedapproachforprovidingcautionaryre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应对磺胺类药物的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