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就像长途旅行一样,是一个遥远而兴奋的旅程,而旅行的终点是顺利分娩,一个生命的诞生。女性朋友怀孕后,身体各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心脏,为了适应胎盘逐渐长大、胎儿的发育、氧需求和血液供应量,心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有一些孕妈妈心肺功能较弱,就会在怀孕期间出现心慌气短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孕妈妈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就要排除一些疾病的原因,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孕期出现心慌的情况出现。
因为心脏的跳动是推动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动力,人体的生命活动完全依赖于血液循环输送的氧所和养料来维持。正常成年女性的心跳每分钟为70—90次。在安静状态下,若心跳每分钟少于60次或超过次,则为异常现象。
妊娠后,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血容易逐渐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使心跳加快,心博出血量增多,加之增大的子宫压迫心脏和肺部,所以就连平时做起来不觉费力的动作而这时做也会感到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动,这说明心跳增快,甚至有时出现脉搏快慢不齐的现象。
孕期出现心慌以下原因最常见
1、在整个妊娠期间为了向胎儿输送营养,孕的血液量大约比怀孕前增加40%—50%,尤其是在妊娠晚期,由于子宫收缩,孕妇用力屏气等,更明显地增加了心脏的工作量。
2、增大的zi宫,会向上顶到横隔更高的位置,腹压增加,心脏也从原来的“站位”变为“横位”。
3、怀孕期间体内水分明显增多(平均7升),怀孕6周后,血液容量开始增加,心脏的工作量也逐渐加重,在20周时,每一次心跳的工作量(心搏量),是怀孕前1.2-1.3倍,每分钟心脏工作量(心输出量)在25-32周时达到峰值。心脏的“活”多了,容易出现心肌肥厚。
4、心跳也会加快,较孕前增加10-20次/分,多胎妊娠时心率更快,不仅心率加快,同时心脏的神经调节增强(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容易发生心慌,心律失常的表现。
如何排除心慌引起的原因
孕妈妈心跳增快时,要认真寻找原因,若孕前身体很好,无心脏病病史,怀孕后偶尔于劳累时出现心跳加快,则属正常现象,不必过分紧张,经休息后可以恢复正常。减少工作量及家务活,不要快步行走,上下楼梯时不要心急等。一旦发生心跳增快时,要就地安静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静坐一会儿。
有心慌的孕妈妈需要注意
孕妇是一个特殊、伟大的群体,孕育下一代生命,不仅承受着身体生理,同时心理的改变,理应得到细微的关怀,有心慌的孕妈妈需要注意:
1、定期产检。
2、保证充分休息与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3、科学膳食及营养。吃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食品。怀孕4月后,注意限盐。
4、警惕感染,比如不能忽视上呼吸道感染,需尽早诊断和治疗。
5、防止便秘,防大便用力时加重心脏负担。
6、小心提防。若出现心慌、胸闷、咳嗽等情况,需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