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这几天一直觉得心里不舒服。”很多来心血管科看病的人,在阳康后,都会有一种胸闷、心悸的感觉,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些关于锻炼后突然死亡的新闻时,更是心惊肉跳,甚至开始担心自己患上了心肌炎。
心肌炎是什么?
心肌炎,医学上的定义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肌自身的炎性病变。根据病原的不同,心肌炎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等都会导致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药物等都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病、药物、过度劳累等引起的。心肌炎是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各种肠道病毒引起的。
一般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有一次或两次早搏、心慌、胸闷等症状,主要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的轻度病毒性心肌炎。但如果是突发心肌炎,或者是重度的病人,一定要注意。
心肌炎的严重性也有很大的差别。
虽然都是心肌炎,但是病情的严重性,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轻度心肌炎一般都是很轻的,有的时候没有任何症状,只要通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就可以了。而突发心肌炎是最危险的一种,它占了所有心肌炎的4%-5%,病死率高达80%。临床表现为危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病毒性心肌炎初期表现为乏力、嗜睡、食欲不振等不典型的症状,如果不重视,很容易被忽视,严重的患者病情会快速发展,甚至会在两三天内出现多器官衰竭。所以,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感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一定要注意,医院检查。
不过,也不用太过惊慌,大部分人都是轻微的心肌炎,极少数人会发展成严重的心肌炎。如果是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必须医院进行治疗,多学科的配合和先进的治疗技术,才能让病人活下来。
心肌炎是一种高发病率的疾病,如何科学地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心肌炎的高发期为冬、春季,多见于各个年龄段,平时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的年轻人、长期疲劳的患者。对于轻度的病毒性心肌炎,要注意多休息,多注意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在病情缓解期间,可以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在反复发作的时候,可以根据诱发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要想防治心肌炎,首先要加强身体素质,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要适量,营养要平衡,饮食要合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冒,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并做好个人防护;要做好各种病毒的免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