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时,如何防寒保暖?慢性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雪天路滑,摔倒了该怎么办?
......往下看,听专家科普。
寒潮来袭,高危人群须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也将进入高发期,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提高警惕。低温易引发心梗、脑梗塞等疾病。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刺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容易诱发心绞痛、心梗、脑梗塞等疾病。
老年人、肥胖人士、吸烟人士等高危因素人群,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慢性病人群等更要警惕,不能擅自停用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的药物,一旦出现血压突然升高、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医院心脏内科医学中心兼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马长生表示:心绞痛的症状不一定是疼,比如闷和憋都是心绞痛。在休息状态下胸口憋闷,甚至于疼10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还不好,就意味着冠心病严重了。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越早救治越好
专家强调,对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越早救治越好。
医院心脏内科医学中心兼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马长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有一个最重要的黄金时间段,行动越早越好,最好就是60分钟之内。公众要以最快的时间行动,叫或者开车,毫不犹豫,医院急诊科。”
户外出行,身体保暖要注意哪些部位?
专家建议,寒潮期间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必须出门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通常大家出门会穿厚羽绒服、保暖的鞋子等,但有一个部位常被忽视,那就是头部。
由于血管密集,头部对寒冷的反应非常敏锐。身上暖了,但头部暴露在寒风中,也会引起血管收缩。一顶保暖的帽子,坚持规范佩戴口罩,既能有效抵御寒潮,也有利于疫情防控。
寒潮面前不分老幼,年轻人也要注意,有些年轻人即使在大冬天也不穿秋裤或者暴露脚踝,这种做法,专家认为并不可取,存在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
“喝酒能御寒”是一种认识误区
饮酒后,会促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影响血压,同时也会加速散热,以致体温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心脏负担增加。特别是严寒天气饮酒后出门活动,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寒潮来袭,雨雪天行走防摔倒
雨雪天路滑,因为摔跤引发的骨折等也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在冰雪路面行走,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导致骨折。那么,当摔跤无法避免时,该怎么办?
临床显示,雨雪后骨折多集中在手腕部、足踝部和腰部。滑倒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手撑地面,由于手着地的瞬间力量非常大,可能会传导到腕部、肩部,导致腕关节和肩关节骨折。
如果摔倒时能做出正确反应,则可以大大减少骨折等受伤的几率。
首都医科医院骨二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孙凤龙表示:在摔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最大可能
双手护头,同时前臂紧靠胸部,这样能够保护好重要器官,避免受到更大伤害。
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以免遭到二次损伤。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首先感知一下身体状况。施救者也不要盲目拖、拉、背、抱伤者。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