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如果突然发生剧烈搏(过早搏动),则称为早搏(过早搏动)。早搏的平均时间低于6分钟,通常是偶发早搏,多为生理性。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和熬夜、吸烟饮酒、喝咖啡浓茶或情绪激动都会导致这种情况。
通俗来讲,早搏是指心脏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出现搏动的现象。是心跳提早发生的心房和心室节律失调,提前出现的心搏出现在每分钟60次左右的现象。
心脏早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但是频繁的早搏很容易造成心脏的负担。并且早搏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那么早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这种现象有什么危害。
发生早搏时会有哪些表现?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发生一系列异常的正常电位和正常心室电活动所引起的搏动、心跳的现象。是心脏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搏现象最常见。除了心脏疾病引起的早搏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早搏。例如精神因素、疲劳、过度激动等都可引起早搏。早搏通常是心脏节律紊乱所致。早搏次数过多或过少也是早搏现象出现的原因。
2、心悸胸闷
心脏早搏患者多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心率过快而引起。如果你在运动之后或者是运动之后突然感到胸闷心悸或胸闷,那么你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你在运动过后出现了胸痛胸闷以及心悸的症状。这种情况在运动过后出现多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你在运动之后胸闷和心悸持续5分钟以上或者是持续3分钟以上时间的话,那么你就要注意了。这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早搏了,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就不用太过担心了。
3、心脏跳动紊乱
心脏跳动紊乱也会造成早搏,心脏跳动的频率和速度有一定的规律。有的人在心跳频率达到每分钟次以上都是有可能引起早搏的。有些人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会自己停止心跳。对于心脏病的患者来说,除了心跳规律外,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比如心率变快、脉搏细弱或跳动慢些对健康影响小。这种情况往往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4、早搏程度
早搏程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早搏未超过30次,二类为早搏超过40次。这是因为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均可引起早搏。而早搏次数超过50次或者是超过40次则是不正常的情况。此外有早搏趋势者应高度怀疑是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早搏。另一类是早搏超过60次且没有任何症状时。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应该定期进行体检来判断是否存在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