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延安日报
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猝死的大部分原因确实是由心脏引起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停跳,呼吸停止,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到身体和大脑,最终导致死亡,这种猝死在医学上叫做心源性猝死。
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衰的病人更容易发生猝死,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
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通过研究分析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猝死的诱因主要为情绪激动(26%)、劳累(25%)及血容量改变(8.95%),其次为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此外,长期熬夜、紧张压力大等也可能诱发猝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教授陈海旭表示,猝死的首要原因为心源性猝死,而相对于老年人,年轻人发生心梗时更容易猝死。
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的病程长,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扩散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等,反复发病,身体机能就会有一种耐受或者代偿。
而对于年轻人,由于心脏没有形成代偿保护机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就相当于心脏骤停,瞬间失去意识导致猝死。
美国心脏协会会刊《循环》杂志曾刊登的一篇研究文章也分析了年轻心脏猝死者的发病特点。
该研究在美国和波兰评估了例心脏猝死的患者,其中例是年轻人,平均年龄26岁。年轻的猝死者有几大特点:预警症状少,仅29%的患者有胸闷、不适等前驱症状;猝死诱因不明确,仅有14%的患者猝死是由运动诱发的。
这些症状表现要注意
猝死看似突发,但也是有迹可循的,所有的猝死都是“早有预谋”。
1.突然出现的心慌胸闷
本来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等不明原因的症状表现;不活动时也觉得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早检查治疗,很可能是心肌缺血。
2.眼前发黑、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脑卒中具体表现为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眼前发黑、乏力、走路不稳有踩棉花的感觉等症状。
3.晕厥
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血管闭塞、血管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供血不足造成。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医院查明病因。
4.胸痛
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注意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
5.憋气、明显的口唇发紫
突然感觉到无法呼吸,口唇出现青紫色的缺氧症状,很有可能是重要血管栓塞导致的猝死前兆。
6.熬夜后感觉不适
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急救措施
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晕厥、濒临猝死的人,应该运用“黄金救援4分钟”法则,即当发现有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判断为临床死亡状态,应立刻施救。
其中,标准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施救法,是一种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的方法。
1.胸外按压
位置:两乳头连接的中点。
姿势:双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掌根用力。手臂绷直不弯曲,与伤者的胸垂直。
力度:按压下去至少5厘米,频率为~次/分钟。
2.人工呼吸
抬头:把被救助人的头后仰并抬起下巴。
捏鼻:用手捏住被救助人的鼻子。
吹气:口对口用力吹气2次,每次吹气在1秒以上,需看到被救助人胸部鼓起。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要配合使用,30次胸外按压(儿童为15次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每5组为一个循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