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来聊一个有点可怕的话题——猝死。
什么是猝死?
猝死就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猝死基本上都是在1小时之内死亡。因为实在太快了,80%医院之外,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猝死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对日常生活有极大冲击力的事。一个人昨天还好端端的,还热情洋溢地发朋友圈,今天可能突然就没了。
湘雅附二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李晓冰医生,也是下午健身后发病倒在厕所,后来在抢救室做了开胸心脏按压,均无效,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个小时。他还是心脏科的医生,也不能预知猝死。
麻醉界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段子。
患者问医生:“我做手术危不危险啊?”
麻醉医生回答说,全国的麻醉医生有10万人。年,工作中猝死的麻醉医生是16个。年前几个月,死亡了4个。算下来,麻醉医生的死亡概率是三千分之一。而中国手术中病人的麻醉死亡率目前已经降到了十万分之一。
“所以,在手术室这几个小时内,我猝死的几率是你的倍!我们都不怕,你怕什么?”
事实上,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它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因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死亡人数的总和。在我国,每年就有54.4万人死于猝死,相当于平均每分钟一个人。
猝死,是威胁中年人的一个凶恶杀手。
猝死如此可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85%是心血管问题,这其中,又有80%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发缺血了。
这样的猝死可以预防或者控制吗?
好消息是,绝大部分情况可以,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心脏储备。而储备,是心血管健康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维度。
这一讲,我们就来讲讲储备这个维度,讲讲猝死要怎么预防。
1.给自己减压,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压力过大。
2.保证睡眠。
3.少吸烟或戒烟。
4.剧烈运动前做好热身。
5.每天60分钟徒步,或每周90分钟的跑步。
6.合理膳食,为了保护我们的心脏,坚持科学膳食,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少盐、少油、少糖、多粗粮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烹饪方式上推荐蒸、煮、凉拌等,尽量少用油炸、煎、爆炒等方式。除此之外,日常的膳食结构中,蔬菜水果仍然不能少,还可以多吃一些鱼类、坚果和豆类食品。
心脏能够增加的射血量,就是它可以调动的储备大小,也就是「心血管储备」。要防猝死,就要养心,也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心脏有能力跳得更快更强,或是有能力跳得更缓更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合适的营养和运动,是保持健康最恰当的方法”。因此要提高「心血管储备」,也必须动静结合。
首先,每周需要做有氧运动,而且每次活动前要热身,活动后要整理。现在有很多可穿戴设备上都会有每周运动提醒,上面的默认数值是分钟/周,当然这个还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做适当调整。
此前没有运动习惯的,一定先从小强度开始,逐渐过渡到中等,最后到高强度。最近几年不少马拉松比赛都发生悲剧事件,很多都发生在首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者中,一定要量力而行。
其次,也要避免过量的安静。成年人每天睡6~8小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最低,而每天睡8~9小时、9~10小时、10小时以上的人,风险会逐渐增加。
养心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孙子兵法》里讲的“动若脱兔,静若处子”。动静之间的能力,就是心血管的储备。在生活中,做到动静圆融,就可以拥有更强大的心脏。
很多人认为,猝死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事,但近年来,我国猝死正越来越年轻化。
猝死从来不“嫌”你年轻
年轻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31%)、冠状动脉疾病(2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4%),而中老年人猝死原因则以冠心病为主。
最近一年时间,有三位身边的同龄朋友(38-40岁)身体相继出了严重问题,一位脑出血导致偏瘫,另两位心梗已经去世。他们三位都有比较严重的高血脂,日常生活的共同特点:
1、都很胖,身高都在一米八左右,体重都超过了斤。
2、平日作息不规律,经常加班。
3、饮食偏爱重油重盐、油炸、高脂肪高胆固醇类。而且经常喝酒,而且是喝大酒那种。
4、几乎没有运动
身边人的惨痛事例,提醒各位真的要爱惜身体,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2.预防猝死的三种策略
人类面对疾病,总是想从最简单的办法入手。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来看看,如何识别最后一根稻草。
年,《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引发猝死的10根稻草,分别是:
(1)在闹市骑车
(2)用力解大便
(3)大量喝酒或咖啡
(4)心情抑郁
(5)暴饮暴食
(6)性生活纵欲过度
(7)吸食毒品
(8)吸烟或吸二手烟
(9)吃得太咸、太甜
(10)久坐不动
是不是觉得分分钟躺枪了?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基本无法避免。所以,避免最后一根稻草的策略,不够有效。
这很容易理解。
骆驼能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是因为它的背上已经有了一大捆稻草。放不放上最后一根,都不会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注意先兆,要比发现最后一根稻草有效。骆驼倒地前,腿或许会颤抖一下,注意到这个征兆,并且移走一定量的稻草,才是预防的重中之重。
有人说,工作要忘我,但我不提倡。
国外有很多研究发现,人们在猝死前的两三个月里,经常会走进一个所谓忘我的工作状态。那时候,身体器官一定会有所反应,只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因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我建议,你一定要感知到身体在接受压力时,发给自己的不良信号。这恰恰是它在努力告诉你,你的储备在透支。
具体来看,储备透支的信号都有哪些?
首先,是一些惯常的因素。比如吸烟会增加2~3倍的猝死风险。精神紧张、自卑都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相关因素。
其次,是一些和心率相关的信号。比如莫名其妙地,安静时的心率比以前加快了不少,这个表现可能是因为心血管储备明显下降,连安静时的基础代谢都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增加心跳来代偿。
再比如,运动时心率增加缓慢,运动时血压下降。或者,运动停止后1分钟内心率下降不多,就是一个猝死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体现了心力储备的不足。
最后,还有一些和疾病相关。比如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如果已经患了这类疾病,就说明储备已经在透支了。
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很多的猝死研究都证明,过量运动会大大增加猝死的风险。特别是那些长期以来低水平活动或者不活动的人群,如果突然做剧烈的体育运动,会使心脏性猝死概率增加17倍。
本质上来讲,注意到储备透支的信号已经能比较有效地预防猝死了,但这还只是对当下自己储备的认知。
第三种,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策略。那就是如何扩展我们的储备,提高我们心脏的潜能。
4.心脏健康带来的真正自由
这两讲,我们了解了心脏的适应和储备,我想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本质上,心脏的适应健康,是一种节制力。
选择太多,诱惑太大,但适应总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知己而任。知道有所为,并不是成熟的标志,知道有所不为,才是一种从外而内的自省和自知。
储备健康,则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拥有储备健康,你会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这个看不见的竞争力其实非常有意思。它不炫耀,不张扬,却是生命里厚重的所在。
它和我们在心里的信念遥相呼应,构成了生命里最绚烂的美丽。
这种美,是那种即便你遇上人生最不幸的遭遇,也可以从泥潭里生出莲花的希望。
具备了这种竞争力和节制力的人生,就进入了庄子所说的“大美无言”的境界。
行走在这样的境界里,你就可以体会到真正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心所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