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心脏病的常见类型。“房颤”的危害很大,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普通人升高至少5倍以上且致死、致残率较高,心力衰竭的风险升高3倍,痴呆风险、死亡率升高2倍,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医疗负担。
喀什二院首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消融病例(X线与三维导航图)
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4%,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患者的绝对数量将达万左右。
为加强全社会对“房颤”的认识,更好的规范化管理和诊治“房颤”患者,年,中国房颤联盟将每年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今年已是第8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数年来不遗余力地在全国推动房颤中心建设和认证工作,也已取得很大成效。
导管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是“房颤”综合治疗体系中的重要技术和方法,用于“房颤”已有20多年历史,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用于药物效果欠佳的症状性“房颤”,对阵发性“房颤”更成为一线治疗手段。遗憾的是,该技术虽然疗效好,但较为复杂,学习曲线长,术者培养周期慢,导致整个南疆地区长期难以自主开展该技术,偶尔请专家会诊,每年例数也屈指可数。这使得整个南疆在“房颤”的综合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短板。
程宽主任术后察看患者
程宽主任在门诊随访房颤术后患者
第十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医院心内科程宽主任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年开展“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例数超过例(超过例/年的术者即算成熟术者)。自年3月进疆以来,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推进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帮助喀什二院以及其他南疆兄弟单位累积完成“房颤”消融手术18例,数量和质量均超越既往同期水平,并使部分单位实现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零突破,其中不乏困难病例,均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常态化开展,这一尖端技术将为喀什地区“房颤”患者带来优质的医疗服务,治愈病例数也将不断增加。
(程宽、徐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