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脏房颤的4大误区医生这次一次总结,收
TUhjnbcbe - 2024/6/26 21:47:00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简单理解就是心脏跳乱了。因为心脏不能正常的跳动,所以心脏每次就不能把心脏内部的血液全部输送出去,有一部分血液就会留在心脏,血液没有充分的循环,就容易凝固。凝固后的血液就是血块,在人体内这些血块,叫做血栓。这些心脏血栓,如果掉下来,就会随着血管到处乱跑,如果跑到脑血管,血栓堵塞脑血管,就是脑梗死。大约有20%的脑梗死是房颤引起的,可是我们很多人对房颤,认识不够,有很多误区,导致病情没有及时正规的治疗,最终酿成惨剧。今天我们总结房颤常见的一些误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引以为戒:一、房颤没有不舒服就没有危害?大部分新发房颤的患者,都有心慌、心悸、乏力等等症状,有症状,自然这些人比较重视,也愿意配合医生治疗。可是随着房颤的持续,绝大部分或几乎所有房颤的人,就适应了房颤引起的心跳乱,也就没有太明显的不舒服了。很多人没有不舒服了,也就不愿意吃药了。可是没有不舒服,不代表风险不存在,尤其只要有房颤,就会有血栓风险,所以即使房颤,您没有感觉,但您仍需要正规治疗。房颤患者脑梗死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2倍,并不会因为您没有症状,这些风险降低或消失。二、房颤不能运动?房颤的人开始就是觉得心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暂时药物控制,没有房颤了,有的人即使仍是房颤,但没有任何感觉。那么房颤能不能运动呢?运动以后,会不会加重房颤,或血栓脱落呢?研究显示适当运动能预防房颤,运动还能减轻房颤负荷,减少房颤复发。建议定期、适度的体育活动来预防颤动,所谓适当运动,一般指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车、爬山等等,且在患者运动后,并没有不适,心率不宜超过-自己的年龄。房颤患者在服用抗凝剂以预防脑卒中时,由于有出血风险,应避免接触性运动,简单理解,接触性运动,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比如打球、踢球,当然就算是非接触性运动,摔倒后出血风险也比没有吃抗凝药的人高。三、房颤吃阿司匹林就行?房颤会形成血栓,血栓会导致脑梗死,那为什么很多房颤或者脑梗死的患者,吃着阿司匹林,还是发生了血栓,发生了脑梗死。其实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聚集,从而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血栓,有预防作用。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等等需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房颤形成的血栓,要使用抗凝药物,抗凝血抗凝血药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机体纤溶系统清除已经形成的血栓。全球房颤抗凝药物的应用率约34.4%,而我国仅13.5%。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风险降低60%~70%。绝大部分房颤患者,应该抗凝治疗,比如说常用的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等药物。只有极少数的房颤患者,只需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我们临床常用CHA2DS2-VASc积分,指导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如果有心衰、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年龄65~74岁分别积1分,既往栓塞史、年龄75岁及以上分别积2分。总分≥2分的患者,就是脑卒中高危患者,建议抗凝,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总分等于1分,可抗凝,也可阿司匹林血小板。零分就可以先不抗凝,先使用阿司匹林。所以,房颤患者,不要觉得吃着阿司匹林就没事,大部分房颤患者应该选择正规的抗凝治疗,也就是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并非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四、只有老年人才会房颤?有一种说法,心脏房颤就是心脏老化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道理,研究发现,65~69岁则是房颤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85~89岁是房颤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我国和东南亚的房颤患病率全球最高。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风险越来越高,但房颤并非只是老年性疾病,我见过一位31岁女性,因为房颤,大血栓脱落,导致半身不遂。研究显示在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导致房颤死亡的第一因素,占34.3%,其次是超重占到20.7%,其次是饮酒占9.4%。几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都会导致房颤,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心衰、瓣膜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心内膜炎、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等都会导致房颤发生。其他非心脏病也会导致房颤,比如肺栓塞、甲亢、高龄等。所以,还是回到科普的初衷,预防疾病才是最好的治疗,尤其是早发现早控制高血压,控制体重,不要酗酒是预防房颤的关键。还要提醒,如果反复心慌,需要做一份心电图看看有没有房颤,一旦确诊房颤一定正规治疗,降低或避免脑梗死发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脏房颤的4大误区医生这次一次总结,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