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崔毅周绮书
秋冬时节,天气变化快,是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高发时节。脑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除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近年来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心源性脑卒中,如何预防和治疗?9月13日,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胡义奎,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为广大读者和网友进行了讲解。
专家名片
姓名:胡义奎
职务: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留美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急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及神经内科疑难病,从事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相关研究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房颤患者中风发病率,是一般人的5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占所有脑卒中的70%,其中心源性脑梗(心源性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20%,房颤是心源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胡义奎主任表示。
胡义奎主任介绍,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很多患者没什么症状,该病也被称为“温柔的杀手”。当房颤发作时,快且不规则的心房跳动会导致左心耳内出现涡流,促使左心耳内形成血栓。一旦房颤持续数小时,左心耳血栓便有可能形成,形成的血栓如果脱落,会引起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为常见。
胡义奎主任说,前不久,自己就接诊了一位因脑梗死被紧急送医的婆婆,医院时,距离发病3个小时左右,在黄金时间窗内,心电图提示房颤,胡义奎主任考虑是脑栓塞事件。经综合评估并征得家属同意后,他带领团队及时为婆婆进行了脑血管取栓术,婆婆转危为安,语言、行动功能均未受到影响。术后,胡义奎主任还邀请心血管内科专家进行会诊,为婆婆进行了“脑心同治”一体化诊疗,经进一步询问和检查,医生了解到,婆婆有高血压,此前经常出现心悸、头晕、胸闷等情况,没有引起重视。医生综合诊断,婆婆患有房颤,房颤发作时,在左心耳处形成了血栓,血栓脱落后逐渐在血管中游走,游走到大脑中堵塞了脑血管,因此出现了脑卒中。经对症治疗后,目前婆婆康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胡义奎主任还表示,卵圆孔未闭也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一个常见的原因。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它能使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通常,这个卵圆孔在出生后1年内就会自然闭合,如果大于3岁卵圆孔还没有闭合,就是“卵圆孔未闭”。根据最新的统计,成年人中有约20%到40%存在卵圆孔不完全闭合,留下一条小裂隙。有研究表明,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存在明显相关性。如果有直径大于4毫米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或者复发的危险均明显增加。
此外,心源性卒中的病因,还包括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发现高危因素,要及早干预
那么,如何了解自己是否存在心源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发现高危因素,应该怎么办呢?
胡义奎表示,当市民出现心悸、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时,要警惕房颤的可能,即使很短暂,也要引起重视,医院检查。
如果发现房颤怎么办?他表示,房颤患者通常需要口服抗凝药,来预防左心耳形成血栓,以预防心源性卒中,口服抗凝药对已经形成的血栓也可以起到溶解作用。对于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症(如存在易出血风险)或不愿口服用药的患者,经医生综合评估后,也可通过左心耳封堵术的介入手段,来达到预防心房内血栓形成的目的。患者也可以经医生评估后,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
市民如果查出卵圆孔未闭的情况,可咨询心血管专业医生,综合评估脑卒中风险,可考虑遵医嘱进行“卵圆孔封堵手术”治疗等。
胡义奎也提醒市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控制好相关指标。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预防脑卒中,市民还需要注意定期体检,日常做到营养均衡、生活起居规律、饮食清淡、舒缓心情、积极锻炼身体等。
同时,牢记“中风原则”,以早期发现急性脑卒中。“1”是一张脸,面部可见口角歪斜,尤其微笑时口角不对称;“2”是两只胳膊,其中一只无法举起或举起后立即落下,即可能出现偏瘫;“0”是聆听,患者言语不清。此时,应及时拨打,及时将患者送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并予以相应治疗。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