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封堵伞,我就再也不用吃抗凝药,让我彻底摆脱了便血的困扰,也再不怕得脑梗了……”
医院(医院)心脏中心门诊,一位80岁的老奶奶紧紧握着副主任医师崔永亮的手,感激地说道。
一个小小的封堵伞,怎么会对老人有这么大的帮助呢?
无法抗凝治疗,出血、血栓风险双高
患者许奶奶罹患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心血管病,十年前做过冠脉旁路移植手术。近年来患者备受房颤困扰,反复用药后房颤控制仍不佳,还接受了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两年前房颤再发,但在预防血栓和脑梗死时遇到了新难题。不管是华法林还是新型抗血栓药物,只要用药就出现便血,胃肠镜检查并没发现病变和出血灶。
根据房颤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标准,患者有“高卒中、高出血”风险,不用抗血栓药物极可能会发生脑梗死,而用药则可能进一步出现出血并发症。此时,患者的临床抗栓治疗陷入两难境地。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苗立夫组织团队认真研究和讨论患者的临床状况,决定为患者经皮介入植入左心耳封堵装置,将房颤产生血栓的根源——左心耳隔绝,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血栓脱离进入循环造成脑梗死的风险。考虑到患者高龄、基础病多、左心耳解剖复杂,术中需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解剖关系和设置固定位置,由病房医生、介入团队、心脏超声医生、放射影像科、麻醉科和导管室医护一起展开了术前讨论,并制定了多学科参与、合作救治的详细手术方案。
紧密配合,多学科协作完成手术
随后,在麻醉科和心脏超声室的支持下,手术如期进行。杂交手术室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科副主任李慧先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心脏中心心外科主任医师唐秀杰精细的食道超声指引下,苗立夫主任首先经由股静脉通路通过房间隔穿刺将导管送入左心耳做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左心耳形态为“风向标”型。精准测量左心耳的深度和基底部宽度后,选择匹配的封堵装置,并将其推送至左心耳内,经食管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并完美释放封堵器。
历时仅仅一个半小时,经多学科精细协作,手术获得成功,患者顺利返回病房,6小时后即下地行走。左心耳封堵手术为患者解除了心源性卒中的隐患,撑起了一把远离卒中的“保护伞”,将最大程度预防患者的卒中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术后多学科团队合影
术后情况
目前许女士出院已两月,最新复查的心脏彩超提示封堵器状态良好,今后再也不用担心房颤血栓问题了,抗凝药也可以不服用了,困扰她的便血问题终于彻底得到了解决。
科普时间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全世界发病患者数约为万人,其中中国约有万房颤患者。年,中国心脏大会上统计数据表示,在过去的11年间病患率增20倍,房颤相关卒中增加13倍。
房颤的最大危害——血栓
上图为房颤患者在我院心脏中心三病房脑梗后成功急诊取栓案例
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90%来自于左心耳,左心耳是不折不扣的血栓“罪恶之源”!
如果患者还在担心出血风险,或是有过脑出血病史,又或是长期不能按医嘱吃药的患者,好方法来了!——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的优势:
房颤血栓风险高,从源头上卡断血栓组织,从而避免血栓流入动脉,引起脑卒中。
避免患者抗凝药长期应用引起的消化道和脑出血风险。
也就是说,患者做了左心耳封堵术,心房颤动不吃抗凝药也不怕中风了!
哪些患者适合:
非瓣膜病性房颤,CHA2DS2-VASC评分≧2分
1.不愿长期服用抗凝药;
2.服用华法林,INR不稳定或INR达标仍发生中风;
3.华法林禁忌(HAS-BLED≥3分);
4.支架术后需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的患者;
5.出血倾向或者有出血史的患者。
真人案例: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患有房颤,但是作为一个动作演员及健身爱好者,无法接受抗凝药的出血风险。年接受了左心耳封堵手术,已恢复健康,停用抗凝药。
目前他70多岁仍然在坚持健身!完全不用畏惧受伤出血,或者房颤引起卒中的风险。
专家介绍
苗立夫
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
崔永亮
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专家门诊
作者:心脏中心三病房
摄影:心脏中心三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