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德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范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兴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徐原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人数大约55万,每天至少人突发心脏骤停①,尤其是有猝死家族史的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做过支架治疗的患者;以及心力衰竭患者都属于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解释说,所谓心源性猝死就是一种突发、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跳变得特别快、特别乱,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患者大脑供血、全身供血不够或者中断而死亡,常常来不及救治。
这样的心律失常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隐蔽性和突发性,隐蔽性是指平时没啥不适症状;突发性是说它一旦发作,就可能致患者突然死亡。
其实,在心脏病患者中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但就怕出现两个极端:要么跳得太快、乱跳;要么跳得太慢,这样的情况都需要及时治疗。
跳太慢——
装个起搏器能解决
心动过缓通俗地说就是心脏跳得太慢,不少老年人觉得年龄大了,心跳得慢属于正常或者吃点药来调理。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德嘉指出,在心律失常中,心动过缓应该占到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老年人及合并有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比较常见,但青年人和中年人同样会也发生心动过缓。
一般来说心动过缓的患者,每分钟心跳低于60次甚至更低,容易导致全身脏器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心悸、气紧、乏力、胸闷、食欲不振、精神不好等不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于严重的心动过缓需要心脏起搏器治疗。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兴斌说,临床中大家对心脏起搏器还是有排斥、恐惧情绪的,目前中国的起搏器发展已经与世界同步,植入过程仅需1个小时左右,是局部麻醉的微创小手术,术后不久就能下地活动。
对于被经常提及装了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顾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原宁解释说,随着兼容磁共振的起搏器和除颤器的问世,临床实践正在逐步转变,特别是新一代的能够兼容3T磁共振的起搏器和除颤器,并不影响患者做共振检查。同时,先进的起搏器还配有远程随访监测系统,不用像原来医院检查,远程就能完成随访。
此外,支架和起搏器是两个不同的治疗方式,完全针对疾病不同的疾病,可是有的人还是弄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医院主任医师范洁形象地说道:我们的心脏就像一间房子,这间房子要让我们好住,它必须有水路和电路。简单理解,支架管的是“水路”,比如我们的血管被堵了,发生心梗的患者就要放支架来打通水管保证供血,而起搏器管的是“电路”,比如心律失常通过起搏器让心脏正常跳动。
支架不能代替起搏器,起搏器也不能够代替支架!
跳太快、乱跳——
装个自动除颤器防猝死
正常的心脏是节律性的收缩,如果患者的心脏是完全无序地乱跳,不能泵出血液和心脏停跳是一样的;或是心脏跳动的次数异常快,不仅容易供血不足,还可能有血栓的风险,导致中风、心梗等。
对于这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用药或是手术治疗,也可以在体内提前安装一个微型版的“自动除颤器”作预防治疗,当心脏跳太快自动除颤器可以进行抗心动过速起搏,最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发出电击提供除颤治疗,让心跳恢复正常,因为它可以自动识别心跳,当然如果太慢它可以进行常规起搏,挽救患者生命。
医院范洁教授讲述了一个真实案列,她接诊的一个患者有12年的冠心病史,年和年分别放入支架,后经过心脏彩超发现左心室逐渐扩大,很可能再次发生心脏骤停,建议患者接受自动除颤器治疗。
但是患者觉得自己已安了3个支架,再做手术安装自动除颤器不值当,拒绝了治疗。在年再次心脏病发作,医院电击治疗才救回来,与此同时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安装上了自动除颤器。没想到刚安装后两个月,在外出旅游时心律失常又发作了,心跳非常快,打了控制心跳的药物一直没有效果,心率降下来又升上去,反复发作。后来,范洁医生在远程联系中指导他调整了除颤器的阈值,一下电击过后,心跳恢复了正常。
范洁医生说,自动除颤器的确可以称为患者随身携带的一个救命神器,心功能下降、LVEF值(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或是出现过室性心动过速,发生过室颤以及家人发生过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都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安装自动除颤器。
专家提醒:预防心源性猝死最好的方法是不得心脏病,不让小病转为大病。从源头上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一系列心脏病高危因素。同时,无论是老年人或是白领人士,每年都要做一次定期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以及心脏彩超,提前发现一些可以尽早预防的心血管疾病。
如果安装过支架或是发作过心脏病,做心脏彩超时要留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这是心脏将血液“射”向全身的一个标准,这个值越高越好,这个值低说明心脏收缩无力,即心衰,发生猝死的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