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纪轻轻竟然心脏骤停,如何操作才能远离危 [复制链接]

1#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44024.html

■近日,欧洲杯丹麦队对阵芬兰队比赛中发生揪心一幕:

丹麦队中场大将埃里克森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突发心源性猝死倒地。幸运的是,在队医及时正确的施救下,埃里克森最终战胜了“死神”。

■无独有偶,前几日,武汉27岁小伙子小李(化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的急诊室里,幸好医护人员抢救及时,小李才最终转危为安。

从死神手中被救回的小李

6月6日,27岁的小伙子小李(化名)感到胸痛伴双侧牙齿隐疼,独自到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金银湖院区急诊科就诊。

急诊科医生根据经验,迅速联系心内科医师会诊。心内科会诊医师检查后判断小李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急诊手术。

但是,小李及家属却并未引起重视。而且家属明确表示,医院之前不准急诊手术!

其间,小李多次走出急诊室,医护人员告诉他,此时离开会非常危险,并将他带回。就在此时,危险发生了,小李突然倒地。

现场医护人员迅速对小李展开抢救。大约8分钟后,小李喊了一声“胸痛”后睁开了眼睛。命,终于“抢”回来了!

但小李的病情也如同预期一样继续进展着。随后,经过与家属沟通,医生为小李实施了急诊手术。心内科、急诊科、ICU等多学科通力协作,最终开通了堵塞患者血管的“元凶”——冠状动脉前降支。小李才最终转危为安。

手术前,小李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

手术后,冠状动脉前降支开通

年纪轻轻也会心肌梗死?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不停搏动从而将血液“泵”至人体各器官,维持生命活动。然而心脏本身同样需要血液供应来维持其功能,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就是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一旦堵塞,心肌缺血缺氧就会发生坏死,这便是心肌梗死,也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上文中的小李就是冠状动脉中的一支叫做“前降支”的血管发生了堵塞,因而命悬一线。

心肌梗死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有统计显示,年龄

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缺乏缺血预适应,病情凶险且进展迅速,容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早期猝死率也相对较高。

你是心肌梗死危险人群吗

统计显示,初发心肌梗死的年轻患者中,男性占95.6%。女性在绝经前,因雌激素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低,这是青年男女心肌梗死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但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直线上升。

心肌梗死的发生,除了性别、遗传因素相关,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吸烟

■在年轻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吸烟者占72.7%。长期吸烟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血管斑块增加。同时还会刺激斑块,导致斑块不稳定,出现破裂、血栓形成、痉挛等,直接诱发心肌梗死。有研究显示,在40岁以下人群中,吸烟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倍。

高血压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血压者占到40.8%。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27.9%。很多年轻人觉得高血压离自己很遥远,不愿定期测量血压,结果导致长期高血压却没有被发现。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即便诊断了高血压,自己感觉没有什么不舒服,因而不积极控制,结果使血管受到损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成加速,并最终进展为心肌梗死。

肥胖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中肥胖者占37.8%。肥胖或超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高血

■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脂质在血管内壁的沉积和炎症反应。有观点认为,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目前的研究也显示,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改善与血脂下降水平相关。

糖尿病

■糖尿病会长期损害血管,也是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需积极诊治。

其他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过度劳累、持续熬夜、紧张、焦虑,都可能引起心脏血管痉挛收缩,诱发心肌梗死。

健康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除了性别是“天注定”之外,吸烟、肥胖、高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可以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年轻人将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好,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由此可见,健康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年轻人群也应注意,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待续性胸痛、胸闷,或者出现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喉咙发紧、嗓子痛、上腹痛、牙痛、肩膀疼、大汗等,要想到有冠心病的可能,必要时及时就医。严重时直接拨打,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行动。

对于已经心肌梗死的年轻人,“亡羊补牢”依旧未晚。不同于老年人,年轻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往往血管病变比较简单,虽然起病凶险,但如果及时诊治,治疗效果大都比老年人好很多。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手术或合适的药物治疗时间越早,保存的心肌就越多,生存的概率和以后的生活质量就越高。此时要相信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金银湖院区心内科王博远舒砚文吴翠焕

审稿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陆*特色医学中心教授屈纪富

策划:谭嘉

视频剪辑:李君

编辑:王建影

本文来源:健康中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