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危害较大,心脏黏液瘤是常 [复制链接]

1#
得了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导语:心脏黏液瘤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之一,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约为男性2-3倍,发病平均年龄为40-50岁。心脏肿瘤临床发病率低,但其所导致的栓塞、血流动力学梗阻等并发症较为严重,为改善患者预后,应早诊断、早治疗。心脏肿瘤的病理学研究较为成熟,不同分类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病理学特征有所不同。

01原发性心脏肿瘤应该如何诊断?瘤体较小时临床上并无症状,需谨慎

1、临床表现诊断

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活动度、瘤体有无出血脱落破裂等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当瘤体较小时临床上并无症状,只能通过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心脏黏液瘤的患者,既往是否存在栓塞史是判断其病情危险程度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种肿瘤有栓塞倾向的患者,更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解除风险。并在术前管理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瘤体破裂、脱落引起的急性动脉栓塞甚至猝死。超声报告提示肿瘤形态可见飘带状1例,余多为有蒂附着于心腔的团块状影,肿物最大直径范围在35mm—83mm之间,平均值为(55.83mm±14.87mm)。

然而心脏超声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方面也并不完美,如影像范围较小、测量误差与操作人员的经验与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关系很大。因此,当使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出现困难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方法辅助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诊断,如CT、MRI等。

目前的临床观点普遍认为,心脏黏液瘤是可以被治愈的,可以在早期发现是通过手术治疗方法切除肿瘤。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疾病的年龄、性别分布的了解,有利于指导临床的诊治。心脏黏液瘤大多数为单发性,最常见于左心房,少见于右心房、左心室、左心房,也有个案报道瘤体位于各瓣膜。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检查具有空间分辨力强的优势,因此CT检查不仅能够清楚的显示心脏肿瘤的形态和位置,还可分析心脏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能够较好地显示肿瘤与心脏、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于组织钙化、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也较强。

研究显示,关于心脏黏液瘤的CT征象,由于黏液样基质的大量存在,CT影像学可显示瘤性多边星形细胞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坏死,甚至钙化;对于肿瘤附着点的观察也较为清晰。CT冠状动脉造影还可直观显示黏液瘤的形态及运动方式,对于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心脏横纹肌瘤由于含有较大空泡样细胞,因此CT征象可见蜘蛛样空泡细胞向周边延伸的情况。总之,CT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诊断效能高的特点,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方面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互补性,二者联合检测可增加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3、核磁共振成像(MRI)

伴随MRI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MRI在心脏肿瘤的诊断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全面、准确、清楚地显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对于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也可进行较为清楚的显示。

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MRI也具有独特的优势。良性心脏肿瘤MRI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T1加权可显示心腔内中等信号团块,T2加权可显示不均匀高信号团块;异常信号团块可呈分叶状,形态规则。

恶性心脏肿瘤MRI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常规MRI显示为异常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可显示信号不均匀;肿瘤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心脏室壁连接处的基底部较宽;可累及大血管,造成血流阻塞;瘤体向心外侵犯可形成异常团块;瘤体侵犯心包,可导致心包积液的影像学征象。

02了解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临床上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1、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远期疗效良好。以心脏黏液瘤为例,瘤体形态多样,质地较软,瘤体内含黏液,表面可形成血栓,为避免导致心脏栓塞、猝死,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切除。国外文献报道了1例心脏黏液瘤恶变为肉瘤的案例,但具体发生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手术切除心脏肿瘤应彻底,将瘤蒂周围正常组织(0.5~1.0cm)一并切除。切除后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心腔,探查是否存在多发性肿瘤生长、畸形和心脏瓣膜损害。心脏纤维瘤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因此也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横纹肌瘤常合并结节性硬化症,心脏多发肿块、循环系统症状等,在新生儿期很难诊断。横纹肌瘤还可能同时与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并存,也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有学者认为,横纹肌瘤细胞无有丝分裂的能力,有自然消失的倾向,因此建议临床症状不显著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横纹肌瘤患者保守治疗。

2、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心脏恶性肿瘤进展速度较快,浸润性强,可累及正常心肌,并发症包括血流动力学梗阻、栓塞或远处转移等。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是心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为联合治疗的开展提供机会。

目前,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是心脏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异环磷酰胺等。一项关于心脏左心室恶性黏液性瘤的研究表明,经过肿瘤切除术后,再结合快中子放射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术后5年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对于失去良好手术时机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最新数据提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心脏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个体差异较大,可能与患者机体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有关。

3、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效果预后影响因素

原发性心脏肿瘤虽然临床较为罕见,但是一旦发病侵袭部位为心脏,对身体机能影响较大,生物学特性恶劣,因此与其他器官肿瘤相比,心脏肿瘤的预后较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外科手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但影响心脏肿瘤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较多,如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心脏功能、肿瘤大小、生长分布、病理类型等。

在预后影响因素方面,年龄较大、存在既往心血管病史、恶性肿瘤、围术期心功能较差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期较短。相关性分析的研究也发现,病理类型、心脏瘤体大小、术前心功能与临床疗效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既往心血管疾病史、术后心功能分级与临床疗效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结语:心脏肿瘤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目前MRI和CT检查在心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较高。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的方法,良性心脏肿瘤手术效果较好,恶性心脏肿瘤手术效果较差,但具体采取何种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