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先天性畸形中,先天性心脏病往往最令人担心害怕。然而,先心病并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据统计,它的发病率可高达0.6%-1%。虽然小部分先心病在出生后仍然有着自然愈合的机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先心病必须通过内科介入或外科开胸手术治疗,不仅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选择在常规的胎儿排畸外,额外进行更加详细胎儿心脏彩超对先心病加以排查,并在宝宝出生再次复查心脏彩超来评估宝宝的心脏结构发育情况。
那么,除了早发现、早决断、早干预,面对先天性心脏病,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并非如此!先心病种类众多,其成因也涉及各类因素。目前,已有超过个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基因被发现,除此以外,早在80年前,就有了充分证据表明环境因素对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影响。基因天注定,环境靠打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那些藏在我们身边的先心病环境危险因素!
01药物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所导致的“反应停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药害事故。因其具有镇静、止吐等作用,在当时广泛地被怀孕妇女使用,并导致了大量“海豹儿”的出生。在所有沙利度胺致畸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占约30%。后续动物试验发现,沙利度胺可导致频发的流产和室间隔缺损。
维甲酸
维甲酸是由饮食中的维生素A合成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广泛参与胚胎发育过程,维甲酸过量可对胚胎发育产生重大影响。除直接使用异维甲酸外,孕期摄入过多维生素A也会导致维甲酸过量。在动物实验阶段,人们已发现维甲酸的致畸性,因此其被列为孕期禁用的X类药物。但在因疏忽于孕期服用维甲酸的病例中,出现了频发的严重的先天性缺陷,其中就包括先天性心脏病。
维甲酸主要用于难治性痤疮的治疗。由于怀孕期间体内的激素变化,孕妇更容易出现程度较重的痤疮,如果是非计划怀孕,孕早期未能及时发现妊娠,很可能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误服维甲酸,事实上,时至今日,仍有大量孕妇不慎暴露于维甲酸。只有彻底停药3个月以上,才能基本消除维甲酸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酒精
孕妇和备孕妇女饮酒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证实孕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世界范围内胎儿酒精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0.8%,在该病患儿中,67%出现了先心病,主要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圆锥动脉干畸形。对于母亲有孕期饮酒史但未罹患胎儿酒精综合征的新生儿,出现先心病的几率也会有轻微提升。
饮酒有害健康!对于酒精的摄入,绝无所谓的“安全剂量”,更不存在“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概念。无论是为了宝宝,还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都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任何饮酒行为。
抗癫痫药
20世纪60年代,首次有报道指出母亲癫痫可能导致出生畸形发病率升高,但对于其原因为疾病本身还是药物治疗仍存在争论。至年,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当时所使用的苯妥因、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均具有高致畸性。这些药物最常导致的先心病是室间隔缺损,其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出3倍以上。
癫痫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不规律地治疗会大大提高病情反复的可能。目前常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抗惊厥药中,少数几种致畸性相对较低,如拉莫三嗪,但其余药物致畸性与第一代药物并无明显差异。癫痫药物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患有癫痫的妈妈们,从备孕到哺乳期,务必要与神经科、产科医师一起,确定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抗心律失常药
部分孕妇妊娠前即患有心律失常,而即使是健康妇女,在孕期其心脏也处于特殊的工作状态,心率、心输出量、体内激素水平等均有异于平时,可以引起心律失常,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干预。
在动物实验中,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表现出高致畸性,特别是钾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索他洛尔等。此外,还有很多药物和中草药具有主要治疗作用之外的钾通道阻滞活性,如糖尿病所使用的格列苯脲、格列齐特等。这类药物在孕期都应禁用。
抗抑郁药
锂剂于19世纪70年代起用于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目前仍是长期预防复发的首选药。早在年,已经发现使用锂剂会导致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现代研究表明,按最大剂量服用锂剂,新生儿先心病风险会提高3倍以上,以Ebstein畸形最为常见。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第二代抗抑郁药。有研究指出该药物也可少量增加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动物试验也指出,该类药物可引起传导阻滞和心率过缓,造成缺氧并间接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02营养素缺乏
叶酸
叶酸是嘌呤和胸苷合成中的必要维生素,早在25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到孕期叶酸摄入不足可导致神经管畸形发病率显著上升。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均制定了相关公共卫生*策确保孕妇能够得到足够的叶酸摄入,由此世界范围内神经管畸形的发病率下降了至少20%。
通过对大量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报道指出,孕妇体内叶酸水平低与先天性心脏病亦有关联。孕期合理补充叶酸,可降低先心病发病率约50%。
除了摄入不足外,部分药物也回引起体内叶酸缺乏。甲氨蝶呤等临床常见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影响叶酸的代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第2至3月期间服用此类药物可显著提升患先心病风险3倍以上。
维生素D
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即使是中度的维生素D缺乏,也可显著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风险。在斑马鱼试验中,敲除所有维生素D受体后,出现了房室交界形成异常和心脏异位畸形,可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缺氧
20世纪50年代起,陆续有报道指出高海拔地区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以小鼠为模型的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缺氧对胚胎心脏发育的不良影响,妊娠中期短时间暴露于不同程度的低氧环境下,均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此外,吸烟时吸入的一氧化碳气体可以导致长期、慢性的缺氧,同时也会产生其他致畸性物质,已经有报道指出,吸烟能够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03疾病
除了外源性危险因素外,母亲自身的生理状况、疾病、感染等能够影响宫内环境的因素同样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这些因素可导致致畸性物质的积累,如葡萄糖、苯丙氨酸。部分因素还可直接改变宫内环境,如母亲发热等。
糖尿病
妊娠前即患有I型或II型糖尿病的孕妇,新生儿患先心病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3倍。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新生儿患先心病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1.5倍。对于不同类型的先心病,其风险提高程度也不同,如永存动脉干风险提升可达14倍。
糖尿病作为一种复杂的代谢病,其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机制仍不明确。尽管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脂血症等其他代谢性疾病,但仍有明确证据表明高血糖是最重要的致畸因素。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情况,发现先心病发生率与之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有糖尿病基础的准妈妈们而言,一定要做到积极控制饮食,合理运动锻炼,规律药物治疗,定期检测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肥胖
孕妇肥胖可导致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如流产、死产等,同时也会增加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等先天性畸形的风险。目前,超过15%的育龄妇女体重达到肥胖标准,超过40%的育龄妇女为超重,且这一数字仍在增长。
肥胖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并常常伴有糖耐量减低或II型糖尿病。无论临床研究或动物实验,都难以解释肥胖孕妇糖耐量减低的原因,因此无法明确肥胖本身造成的影响。但也有研究指出,排除糖耐量因素后,母亲体重增加仍会导致先心病风险提升。所以,怀孕期间同样需要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保持适量的运动,避免体重过度升高。
感染和发热
母亲于妊娠前10周感染风疹病*,多至90%的新生儿存在先天性畸形,且流产、死产发生率明显提高。所有孕妇风疹感染病例中,约半数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以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妊娠前三个月感染其他病*或因各种原因出现发热,同样会增加患先心病的风险。
有证据表明,体温升高为主要致畸因素,而非感染本身。在动物实验中,首次发现该现象是在年:一窝在盛夏未做防暑措施豚鼠中出现了普遍的自发性流产和肢体畸形现象,后续研究使用更多物种证实了母亲高热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在内的多种先天性畸形。
环境温度或运动所致体温升高同样可能诱发先天性心脏病。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于妊娠3-8周连续3-11天或更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可使患先心病的风险提高50%。
由此可知,除了预防孕期感染外,保持适宜的环境维度也十分必要。夏季正确使用风扇、空调等手段降温,不仅可以让孕妇更加舒适,对宝宝的健康同样重要。
怀胎十月,何其不易,各位准爸爸准妈妈,一定要记得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记在孕期备忘录上!
当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也是迎接宝宝到来的重要一环,万万不可过度焦虑、因噎废食,在不知所措时,别忘了还有广大的儿科医生和产科医生作为你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共同携手,小心呵护宝宝的小心脏!
THEEND
推文创作
●文字:心血管内科刘力达●图片:心血管内科刘力达、部分源于网络●排版:*办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