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原创家庭用药杂志家庭用药杂志收录于话题#小心脏22个
崔海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慧芳
医院神经内二科
是什么影响了血液黏稠度
老百姓常说的“血液黏稠”,在医学术语上称为高黏稠血症,可简称为“血稠”,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明确诊断。
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很多,主要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全血黏度又可分为高切变率全血黏度和低切变率全血黏度。
影响血液黏稠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血细胞性因素
如血细胞数量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的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
2
血浆性因素
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
3
血管性因素
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
4
其他因素
如情绪、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等。
需注意,症状有轻有重
全血黏度和血脂的水平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有些血脂水平正常的患者,也会出现全血黏度升高。
但是,血脂中胆固醇的水平和全血黏度严重的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血脂水平高的人全血黏度的水平相对来说也会更高些。
血液黏稠的人不一定有症状,很多都是通过常规体检查出来的。
也有一些人有症状,主要表现为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蹲着干活的时候发生气喘,还可发生阵发性的视力模糊。
这往往是因为血液黏稠损伤了毛细血管,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送能力下降,导致一些脏器功能失调;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毛细血管堵塞,使其周边的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从而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
防治手段有不少
西药治疗
可采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等;
同时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中医治疗
中医上虽无具体对应病名,但在历代医籍中,有一些类似本病的记载。
中医认为,其主要表现为肢体困重、头昏目眩等症状,现代医家将其归属“痰证”“湿阻”“胸痹”“眩晕”等范畴论治。
一般认为,其主要是因摄食过多,或转输、利用、排泄异常,使血中脂膏堆积,浊化而成为湿浊痰浊,浸淫脉道,使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致成本病。
中医治疗上,主要是活血化瘀、痰瘀同治。
药物可采用麝香通心滴丸,其主要由人工麝香、人参茎叶总皂苷、蟾酥、丹参、人工牛黄、熊胆粉、冰片等组成,具有芳香益气通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其可用于中医辨证的气虚血瘀证,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倦乏力等。血液黏稠患者长期口服麝香通心滴丸,可减少血瘀气滞,缓解症状。
1
饮食
2
运动
3
调整心态
1
有些食物如苦瓜、芹菜等,能改善全血黏度,应适当多吃。但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等,会使全血黏度升高,因此要适当少吃。
2
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黏度,推荐如慢跑、游泳等中等程度的运动,其他如气功、太极拳等较和缓的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也有积极作用。
3
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专家简介
崔海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兼任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心律学会)委员、上海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擅长房颤、房扑、早搏、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原标题:《人们常说的血稠,不可大意,严重的会脑梗死、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