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92.html导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冠状动脉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二次新鲜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肌病。
01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其患病的病因需要多做了解
(一)病因概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与内皮损伤或斑块破裂直接相关,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还有一些病人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栓塞、炎症、休克、脱水、急性出血等原因。
(二)基本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出血是以冠状动脉硬化为基础的。
2、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偶尔,冠状动脉痉挛、栓塞、炎症和先天性畸形引起冠状动脉阻塞,从而引起疾病。严重休克、脱水、急性出血、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排血量下降、冠脉灌注急剧减少,也可引起左右为难。
3、诱发因素
充足的食物,过度的兴奋,寒冷等等都可能是诱发这种疾病的诱因。
02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一)症状概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发病时,常出现乏力、胸闷等警示症状,发作时可见前部心疼、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表现。合并心律不齐,也有心悸、心慌等症状;再加上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咳嗽、发绀、水肿等表现。其中,心前疼痛或胸闷是AC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二)典型症状
1、先兆的症状
大约50%~80%的患者在发病前几天或几周有气喘和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和呼吸短促,但也有新的心绞痛或增加的疼痛,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疗效较差。
2、出现的症状
(1)胸骨前区疼痛: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腹后部或左胸上。它是压迫、收缩、窒息或燃烧的,可辐射到右上臂、下颌骨、颈部、背部、上腹部、肩部或左髋臼侧。最多十分钟或十分钟以上,并可能在休息时发生。
(2)局部节律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大多数心室性节律性,特别是早搏。患者通常表现为心悸、心跳加速或“停止”的感觉,可伴有虚弱、眩晕、昏厥等症状。
03患上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检查治疗,值得我们注意
(一)预期检查
病人如有疲劳、心前疼痛、胸部不适,心悸、惊慌失措、呼吸困难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医生通常首先对病人进行身体检查,获得初步的了解病情;然后可以建议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血常规、螺旋CT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血管内超声、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
(二)医学检查
1、心脏的听诊
(1)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由于乳头肌功能不全,在心脏听诊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第三或第四心音,以及二尖瓣反流引起的短暂收缩期杂音。
(2)慢性阻塞性肺综合征(ARCS):心率增加更多,少数可能减慢。第一心音在先端减弱,第四阶梯状心房奔腾的节奏可能出现,而少数有第三个第三代心室蹦跳的节奏。在少数病人,心包摩擦音可能出现在第2天至第3天发病,粗糙收缩期杂音可发生在心脏的顶端,或伴随收缩性中晚期电击。室间隔穿孔可能发生在胸骨左侧3到4根肋骨之间。气味和粗糙收缩压杂音伴随着震颤。有各种心律不齐。
2、心脏叩诊
心脏的迟钝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轻微到中度的放大。
3、血压测量值
几乎所有ST段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除了早期的高血压外,都有降血压的情况。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可能下降到正常水平,可能不会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低血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并不常见。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血常规检查未见改变。24~48小时后,白细胞增加10~20hrima*/L,中性粒细胞增加,嗜酸性颗粒细胞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增加。
04患病的患者,除了需要及时地治疗,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
(一)心理护理
1、心理特征
这种病人可能出现气虚、胸膜前区疼痛,胸闷等临床表现,并可能复发,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患者可能有疾病的恐惧,伴有沉重的心理负担。
2、护理措施
家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关心、疏导患者,调动患者各方面的积极性,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缓解患者不适,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使患者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如出现皮下瘀血等出血倾向,及时咨询医生。
(三)术后护理
1、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在切口处使用沙包压缩,以防止出血,注意避免沙袋移位。
2、根据医嘱及时换药,保持切口干爽,防止感染。
3、家属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切口,如出现红肿或病人感到异常疼痛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四)生活管理
1、家庭应该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以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人应定时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身体消耗,促进身体康复。
(五)饮食管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得到适当的饮食护理。
结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自我管理,帮助恢复心肌功能,预防疾病复发。此外,应定期对病人进行检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