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明是脑梗死,为什么还要做心电图是医生存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3391923.html

在临床中,常常会被患者问到既然诊断为脑梗死,为什么还要去做心电图?医生是存心为难我们吗?其实医生是为了排除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它和脑卒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轻易放过这个杀手,将会后患无穷,下面我们浅谈一下心电图的必要性。

脑梗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房颤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年卒中率在1-7%之间,45%左右的脑梗死是由房颤引起。

心电图是利用导联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

房颤与脑梗死紧密相关

众所周知,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据统计,每5个脑梗死患者中,就有1个为心房颤动患者,而心电图是诊断心房颤动最简便的方法。有时候部分患者做普通心电图无法记录到阵发性心房颤动,需要反复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植入式心电监测。

可什么是心房颤动呢?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搏动频率可达-次/分,心室率往往快而不规则,可达-次/分。患者常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不适感。

房颤的发作可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可继续分为阵发性发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如果房颤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叫做阵发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并且要用药物或电复律才能回到窦性心律的叫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有慢性房颤的患者比没有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心房颤动常见病因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各种类型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族性因素等等。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房颤者高达18%,死亡率增加近2倍,随脑梗死患者年龄增加,房颤比例逐步增高,在50岁以下患者中仅占2%,70岁以上为15%,80岁以上为28%,90岁以上高达40%。我国脑防委年的报告中显示,房颤患者年卒中发生率在1%-7%之间。房颤致脑梗死的致残率也较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梗死的致残率要高,预后差。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脑梗死合并房颤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显著高于其他原因性脑梗死。

为什么房颤容易导致脑卒中

心房颤动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变成快而不协调的微弱颤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的收缩,此时血液处于一个瘀滞的状态,在凝血因子的活化下,红细胞易于聚集,并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相结合,这样就容易形成血栓。

当血栓脱落,便随血液到处流窜,有可能堵塞脑部血管或外周血管,若堵塞在脑供血动脉,就会导致脑梗死;若堵塞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若堵塞在肠系膜上动脉,就会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引起肠缺血坏死。

患者发生房颤时,心排血量可减少1/4以上,严重者可达50%,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脏排出血量下降,脑部血管血流量减少,也易导致脑梗死;同时,心房纤颤患者通常凝血因子活性增强,使脑梗死危险度上升。

得了房颤怎么办?只能等着脑卒中发生吗?

发生心房颤动,最重要的是抗凝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以下两种:

1.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是最早,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其机制是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Ⅶ、Ⅸ、Ⅹ发挥作用,并抑制肝细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还有还具有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但其疗效受食物、药物、环境、遗传因素的影响,且半衰期长,治疗窗狭窄。医院监测凝血功能,因为药量少了,达不到治疗作用,药量大了容易出血,只有INR指标达标了,才会既起到有效作用又避免出血。

2.新型抗凝药物:常见新型口服抗凝药: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新型口服抗凝药作用迅速,并且有可预测的与剂量相关的抗凝作用。使用简单,不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较少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可作为维生素抑制剂的有效替代。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传统维生素K抑制剂及肝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目前价格相对比较昂贵。

总之,房颤患者要注重自我保健,医院复诊,做到生活规律、保证睡眠、饮食合理、保持心理平衡,对促进康复、减少和防止脑梗死大有裨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