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字节跳动确认28岁员工离世猝死前身体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抑制么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383451.html

2月23日下午,红星资本局从字节跳动内部人士处获悉,针对“字节28岁员工猝死”的消息,字节跳动内网再次发布声明称,今日13时左右,员工吴某在抢救41个小时后不幸离世。

字节跳动在内网上公布了健身房的抢救过程,出现不适症状(2月21日18时56分)后,19时30分许,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救治,此间已过去了半小时之久,已经错过*金急救期。

事件上热搜后,很多网友发出疑问:

猝死为什么越来越年轻了?我这段时间老是感觉胸闷气紧,这些是猝死的信号吗?怎样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01

猝死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

劳累饮酒情绪是三大导火索

《我国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情绪激动、劳累、饮酒可能是猝死的「三大导火索」。

有1/4的人因太累而猝死。

熬夜加班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常态,犹如“温水煮青蛙”,慢性消耗着身体健康。熬夜后健身更是“致命一击”,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有1/4的人因情绪激动猝死。

大家年轻气盛,情绪一上头,犹如大坝决堤,分分钟给予心脏重击。

饮酒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不多赘述。

此外,过饱、吸烟、肥胖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因素,看看你中了几个:

(图片来源:新京报)

此外,医院EICU邓磊医生介绍:这届年轻人表面看起来非常健康,其实自身可能已经存在着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潜在基础疾病,危险随时可能被引爆。

02

猝死前有哪些信号?

我们有办法提前识别吗……

邓磊医生介绍,猝死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骨的压榨性钝痛感,仿佛“一坨石头压在胸口上”。

还有人会出现心绞痛,隐隐作痛的感觉,但很多人都是休息一下,症状有所减轻后就不管了。

注意将猝死信号和肋骨神经疼进行区分↓

这里,如果你按压到肋骨的某个具体的点出现疼痛,很可能只是神经性疼痛,会自愈。

但是如果是一大片的闷闷的疼痛,就需要警惕了。

此外很多人并不会有上述典型性表现,例如:

脐周疼痛

肩胛骨疼

脚底疼痛

腿部酸麻胀疼

左上肢无力

牙痛

乏力

呕吐

……

这些非典型症状都可能是心源性猝死(80%的猝死都属于心源性猝死)的信号,很容易和其他普通疾病混淆到一起,让人难以判断。

因此,邓磊医生呼吁,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血糖等指标。

必要时进行心脏CT检查,了解自己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及时排除“身体里面的炸弹”。

03

避免悲剧发生

应远离这6个高危时刻

字节跳动的内网说明中,提到了吴同学是在健身房运动时出事的。

小康妹儿不知道吴同学在运动之前是否熬了夜,但是在这里要着重提醒大家:

熬夜后容易引发心律失常,这个时候再去运动,猝死的风险就会随之增高。

医院急诊科王凯介绍,此外,这5种情况也不适合运动。

酗酒后不要运动

酒精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同时,酒后运动还会影响酒精的代谢,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让心血管的负担增加。

感冒后不要运动

感冒的时候,身体的免疫力本来就差,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让病*更易侵入身体,还可能会引发心肌炎。

因此,患了感冒后,最好多喝水、多休息,先让身体恢复过后再进行运动。

劳累后不要运动

身体在劳累后,本身就会让心脏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再运动,只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引发心脏的疾病。

所以,劳累过后应该让身体好好休息休息。

久而不运动后不要剧烈运动

一个缺乏锻炼的人马上进行剧烈运动,那么他运动性猝死的几率会比其他人高25倍。

不管做任何的运动,都要循序渐进,同时,在运动前做好相应的热身运动。

已有症状时不要运动

运动猝死的发生虽然很突然,但并非没有任何预警信号。

如果出现文章第二部分的这些症状,就不应该再继续运动了。

04

*金抢救只有6分钟

EICU医生:第一时间这样做

邓磊医生指出,发生猝死的*金急救时间在4分钟左右。

脑的缺血缺氧时间,一旦超过4分钟,就会产生不可逆性损伤,我们的抢救更多的是在为大脑争取时间。

据统计,我国90%医院外,所以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术(CPR),规范使用心脏除颤器(AED,85%~90%的猝死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颤”,使用AED能快速让心跳恢复到正常)至关重要。

注意:遇到猝死的病人,若能立即取得AED,则优先使用AED,再实施心肺复苏术(CPR)。

最后,小康妹儿想说,不管怎样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定期进行体检。

如果目前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什么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看到类似新闻也不必过分紧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均衡、不熬夜、科学锻炼~

文/编辑

离离制图

云云

监制

清清审核

蓝岚

图片来源

创客贴、rf等

本文为「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