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症状说明心脏不好心脏病可能被它们触发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心脏,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也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心脏病的危害也早已为人们熟知,但对其表现出的症状,很多人却弄不明白,要知道,一般“伤心”了,身体很受伤。你的心脏还好吗?

警惕心脏病发病年轻化趋势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一般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的时间标准。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猝死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导致猝死的最直接和密切因素多与疾病有关。

对于青少年来说,猝死的第一大杀手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此外,其他心脏病,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恶性心律不齐等,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青年人猝死有几大特点:1.预警症状少,只有少数的患者有胸闷、不适等症状。2.猝死诱因不明确,一部分患者猝死是由运动诱发的。3.年轻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与遗传相关的,患者心肌比正常人增厚很多,这类患者在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时都有特异性改变,可以早期识别。

临床发现,冠心病发病趋年轻化,目前国内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这部分人也是潜在的猝死人群。为什么心脏疾病会找上年轻人呢?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的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烟酒过量等,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最后引发冠心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三个: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另外这些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心脏病可能会被它们触发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心脏病专家尼采·戈德堡认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牛皮癣性关节炎)病史,那么你更有可能发作心脏病。怀孕期间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相对更高。

外界环境寒冷。美国医院心脏和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桑吉夫·帕特尔解释说,气温明显降低之所以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是因为当天气寒冷时,身体会试图保存其核心区域的热量,不让热量“逃离”身体,包括动脉在内的身体血管会因此主动收缩,使管腔变得狭窄,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开始一种新的锻炼方案。坚持锻炼是值得提倡的,但要注意锻炼方法。如果你是个习惯久坐的人,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很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因此需要做足准备工作,再慢慢开始。事实上,任何一种大的、突然的变化都会引发心脏病,老年人甚至可能由于过度性生活导致。

癌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和癌症间存在相关性。某些癌症治疗方法(如胸部放疗)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治疗癌症的药物,如阿霉素和赫塞汀也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空气质量差。长期暴露在恶劣空气中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此外,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的人,外出活动的机会减少,也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可能。

腿部持续抽筋。平时腿抽筋,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如果每次在短距离行走时,你都会有抽筋感,坐下来有所缓解,可能说明这是外周动脉疾病(PAD)导致的。它意味着,你的血管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外周动脉狭窄和阻塞。若不及时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就可能在未来引发冠心病。

什么症状说明心脏不好

1.有胸闷、心慌、胸痛的症状,就是心脏病吗?

不一定。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慌、胸痛,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心脏病,也可能是神经功能调节失衡所引起。另外,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时也会出现胸闷、心慌,但需要区别的是,非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胸闷、心慌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休息后可能就会好转,而心脏病患者活动量大时会加重不适。因此建议,为了保险起见,出现医院进一步诊断,以明确是否有心脏病变。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因神经官能症引发的心脏病症状,也就是说患者经过检查,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却总感觉心慌得很厉害,或者胸口闷、难受、呼吸困难,女性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受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影响,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这类人要学会减压、放松心情、适度运动,必要时应该进行心理治疗。

2.有的年轻人经常心跳加速,这是心脏病变的信号吗?

出现这种情况的年轻人,多数可能不是心脏疾病,尤其是年轻女性。另外,没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运动后、过量吸烟、喝酒后,都可能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如果在上述条件下出现这些症状,不用太担心。但心率过快肯定不好,如果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次,就算心动过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3.心里经常咯噔一下,感觉像是停跳了,这是得了心脏病吗?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早搏。早搏的发生率很高,健康人和有心脏疾病的人均可发生,精神压力大、饮酒、喝咖啡、睡眠差等因素是诱因。早搏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没有心脏病的早搏是良性的,如果症状不明显,对生活没有影响,可不用治疗。但如果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引起的早搏,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发医院,让医生检查是否有心脏基础疾病。

4.一感冒就不舒服,感到心慌、胸闷、气短,这跟心脏有关吗?

有一定关系。感冒发烧后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医院做心电图,如果发现早搏、传导阻滞等,要警惕病*性心肌炎。但大家不用紧张,因为大多数人的不适是一过性的,真正发生重型病*性心肌炎的人很少。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锻炼,预防感冒。

5.什么症状应该怀疑是心脏病?

心脏病的表现非常多,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了胸闷、心痛、心慌、气短、嗓子发紧等症状外,还可能有胃痛、腹痛、头晕、腹胀等不典型心绞痛的表现。双下肢疼痛、浮肿等,也可能是心衰表现,医院,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6.预防心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两种:一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当运动、饮食有规律、荤素搭配、少吃油腻;二是高危人群循证用药,比如有高血压的人一定要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好血糖,血脂高的人要管好血脂等。

六种食物最护心脏

豆类。黑豆、*豆、豌豆、蚕豆、扁豆、鹰嘴豆等豆类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多酚和皂苷等活性物质,有助降低胆固醇。一项涉及25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每天吃克豆类食物可以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0.17毫摩尔/升,收缩压降低2.25毫米汞柱。研究还发现,每天吃一杯豆(约合克)可以使体重降低0.34公斤,体脂总量降低0.34%。

咖啡。咖啡富含生物活性多酚(主要是绿原酸)、咖啡因(具有刺激作用的生物碱)以及大量的矿物质钾。一项针对18.6万名参试者长达1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每天至少喝4杯咖啡的参试者早亡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8%。每天喝1杯咖啡也可使早亡风险降低12%。咖啡中多酚物质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血糖浓度、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组织中三酸甘油脂的分解。

茶。茶叶富含*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抗氧化剂。一项涉及66名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经常喝红茶可以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健康,逆转冠心病患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中国一项涉及20万名男性和30万名女性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每天喝茶(任何一种茶)可以使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8%,心脏病相关风险降低10%。专家表示,喝茶最好不要加糖、甜味剂或奶油。

蘑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经常吃蘑菇保护心脏。蘑菇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且有助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蘑菇中的多种氨基酸和β葡聚糖(多糖)等物质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压降脂和调节免疫系统。经常吃蘑菇还可减少心脏病并发症,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具有护心功效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分为海洋来源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来源的α亚麻酸。前者主要包括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深海肥鱼。一项涉及22万名参试者的大型分析研究发现,适量吃鱼,冠心病死亡风险可降低7%。植物来源的欧米伽3脂肪酸主要包括绿叶蔬菜、核桃、菜籽油和大豆油、亚麻籽油等。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维生素B12缺乏容易导致严重的血液疾病和神经疾病。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B12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富含这种营养素的食物有瘦肉、发酵豆制品等。

研究人员同时强调,添加糖和能量饮料最不利于心脏健康。前者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后者升高血压、增加血小板聚集以及心律失常风险。

十个习惯让心脏更健康

改善饮食和加强锻炼是公认有效的护心法。但美国近期报道称,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除了吃动之外,还有很多小方法可以起到保护心脏健康的作用。

1.拥抱。研究表明,与爱人相依偎能使自身释放一种有助降低血压、释放压力的激素,催产素。

2.大笑。大笑能刺激血管扩张,最大幅度可达22%,进而增强血液流动,降低血压。

3.食用巧克力。可可豆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抵御外来伤害。

4.养宠物。数据显示,饲养宠物的人血压相对较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低于不饲养宠物的人。这可能是因为养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锻炼时间更多。

5.每周吃一天素。少吃肉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素食可以降低32%的心脏病风险,建议每周至少有一天吃素。

6.站立。无论工作还是休息,我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散散步,和同事聊聊天,或者每隔几个小时在附近转一转,都可以改善心脏健康。

7.保持适度睡眠时间。每晚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研究表明,睡得太少会令心脏病风险增加48%,而睡得太多也会令患病几率增加38%。

8.咖啡因。每天喝1~3杯黑咖啡有助于稳定心率。

9.远离噪杂的公路。研究表明,在高速公路上,你接触到的噪音每增加10分贝,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12%。

10.结婚。调查发现,已婚人士的心脏相对单身者更为健康。对女性来说,持续10年的稳定婚姻可以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3%。

心脏病人的运动原则

大量研究证明,有规律的运动对心脏病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那些糖耐量低的患者来说,如果他们每天多走0步或进行约20分钟的适度步行运动,一年下来,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减少8%。目前建议,心脏病患者运动应遵循“1、3、5”原则。

“1”指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减去年龄数。运动处方通常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和类型等方面。拿运动强度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订一个“靶心率”,即运动时所要达到的心率。但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减去年龄数。此外,运动前后要数脉搏,以运动后增加不超过20次/分钟为宜。

“3”指每天步行约米,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运动要定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小或过大。很多时候,心脏病患者刚开始运动时,也许仅能维持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运动时间会慢慢延长到30分钟或更久。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

“5”指初始运动每周不超过5天。最开始的时候,依据个人情况,每周活动最好别超过5天,随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动。大家要将运动变成生活中的固定环节,就好像吃饭一样。要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效果,可能比干坐着不动更糟糕。

还需要提醒的是,心脏病患者一旦开始运动后,应该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