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聚焦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推动临床应用策略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近年来,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抗心律失常药物(AAD)仍然是适于大多数患者的基础治疗。传统AAD的发现及应用于临床并非基于已知致心律失常机制和特定靶点研发的。随着我们对心脏电生理学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理解更加深入,一些新的AAD靶点和以及其对应的新药物得到鉴定和开发,目前国内也在开展相关的循证医学多中心临床试验,或许对改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目前的困境有一定的帮助。攻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难题任重而道远,非常期待我们国家自己的传统医药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医学网 分享


  第十二届扬子江心脏论坛暨年心房颤动高峰论坛、中国房颤中心年度大会云端召开,3月19日,举办了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论坛。本次活动邀请杨波教授、余锂镭教授、赵庆彦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抗心律失常药物机制及研究进展


  南京医院的曹克将教授首先带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策略”的专题演讲。南京医院的曹克将教授依据多部指南内容,详细讲解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其相
  医院的*从新教授讲题为“心律失常机制及通络药物干预研究”,*从新教授指出:通络干预经上游调控改善微循环障碍进而影响物质交换、能量代谢,改善心脏电重构、结构重构以及神经重构,最终降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研究证实,使用参松养心等通络干预可增加微血管密度、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提高血流速度、调控微血管的舒缩功能、增加微循环血流量,这可能是通络干预改善微循环障碍的部分机制;此外,分子水平研究证实:参松养心可激活NRG-1/ErbBs途径,对多种信号通路有调控作用,发挥多靶点心血管保护效应。*从新教授最后指出:非常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中药能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期待开展更多符合国际惯例和循证医学原则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中药中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把我们的传统中药推向世界!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对室性心律失常应该从心脏原发病、持续时间、发作频次、对血流动力学有无影响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决定是否进行药物干预。医院的郑良荣教授指出: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已从经典分类更新为0-VII类,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选择提供新的依据。郑教授表示: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一大宝库,参松养心胶囊的成功,启示我们从传统中医学的宝库中寻找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和方法是一个重要且可行的发展方向。


  抗心律失常药物新分类方法是传统方法的补充完善,李莉教授深入浅出阐述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新分类方法、药物治疗靶点以及致心律失常机制,使我们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理解得以更加深入。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开展,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的问题日渐凸显,目前关于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尚未有统一认识,医院的*鹤教授指出: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部分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望减少复发。*鹤教授依据EAST-AF研究等国际临床研究结果提出: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应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消融效果进行个体化评估。目前,参松养心在改善冠脉供血、改善心脏传导、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以及抑制心肌重构方面有较好的表现,目前仍有相关临床研究正在推进,期待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选择。


  医院的韩学斌教授从传统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及器械治疗着手,详细阐述了各个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新的分类方法,以及中医中药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的应用。


  ICD电风暴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目前已成为日益重要的临床问题,汪芳教授结合实际病例对ICD电风暴机制以及药物治疗及其不良反应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为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医院的胡丹教授带来“药物对Ito电流的调控作用及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的讲题,胡丹教授从相关基础研究入手讲述了Ito电流相关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及治疗前景,关于Ito电流相关药物众多,但目前转化至临床使用的药物仍较少,期待相关研究的推进可以为临床带来更多的药物选择。


  电风暴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通常是晚期心脏病程的一部分,难以纠正的电风暴可危及患者生命。林立教授从电风暴分类、机制以及电风暴的终止对电风暴的诊断和处理进行了精彩讲解。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选择不当、用量不足或过多等问题,唐成教授指出: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相应副作用,因此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速度及浓度、药物配制方法、药物更换、药物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此外,临床上忽视中医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情况较为常见,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参松养心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是良好的补充,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最后,唐教授对房颤患者心律控制、转复治疗、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对临床医生提高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翔实的理论依据。


  精彩学术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十位讲者学术讲座内容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应用策略、临床进展及应用,为线上线下临床医生带来很多新知识点。苏晞教授在总结中提到,近年来,虽然药物治疗相比器械治疗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药物治疗仍是根基,临床上大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药物机制,提高有效性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


  大家好!由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