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CEIAR [复制链接]

1#

对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治疗,目前的指南主要强调预防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而注重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措施很少。

医院姚焰等通过一项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可显著延缓ARVC的疾病进展,降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该研究纳入例ARVC患者,其平均年龄为39.1岁,男士占74.9%,其中36.3%接受ACEI/ARB治疗,中位治疗疗程为4.9年。

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速度明显慢于未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

具体表现为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缩小得更慢(两类患者每年分别缩小0.24mm和0.61mm)、右室流出道扩张也较慢(每年分别增大0.57mm和1.06mm)。

中位随访5.96年期间,65.3%的患者发生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年发生率为19.8%;其中,持续性室速最常见,其次是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放电、心原性猝死/心脏骤停。

在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中,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55.8vs.71.2%)。

进一步分析显示,与未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ACEI/ARB治疗的患者发生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降低了29%。

作者指出,该研究还首次发现,右室延迟钆增强比例(RV-LGE%)较高与ARVC患者中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者表示,ACEI/ARB之所以能延缓ARVC患者的疾病进展,与其逆转心脏重构的作用有关,其中ACEI的作用比ARB更强。

尽管ACEI/ARB不是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该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可降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ACEI/ARB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心室壁异常拉伸、稳定电解质浓度、延长动作电位有关。

作者强调,ARVC以其致心律失常特性为主要特征,但其本质是心肌病。因此,基于这项研究,逆转心脏重构可能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潜在治疗方向,但需要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在该研究中,患者用得最多的ACEI/ARB为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基线和最后一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1年。

医院还对20年来就诊的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长足提高,导管消融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62.3%的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术,19.5%接受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10.0%的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

来源:

[1]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s:Anti-arrhythmicDrugfor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FrontCardiovascMed,,8:.

[2]胡志成,梁二鹏,吴灵敏,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例临床分析:单中心21年诊断与治疗变迁.中国循环杂志,,35(11):-.DOI:10./j.issn.-..1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