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价格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5(04):-
作者:滕艳春,潘虹,高义兵
单位:深圳医院内一科
摘要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年11月至年11月深圳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共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和前列地尔干乳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心功能、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6%、84%、7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低于对照组,每搏心输出量(stroke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0%vs.79.59%,P<0.05)。治疗6个月过程中不良反应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vs.18.39%,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可提高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较好。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多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室负荷过重所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的综合征,患者在病变严重时可伴有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室冲动的起点、节律以及频率异常[1]。心律失常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影响预后,并增加心脏性猝死、晕厥等的发生率,而严格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律失常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风险[2]。随着我国人们膳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3]。前列地尔是常用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减轻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4]。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抑制钾离子外流,对心功能起到改善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对在深圳医院就诊的50例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其对窦性心律维持和心功能改善的作用,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1月至年11月深圳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例。心力衰竭诊断参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制定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6]标准。心律失常诊断经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20岁≤年龄≤70岁;(3)NYHA分级诊断为Ⅱ~Ⅲ级。(4)近1个月内未给予相关治疗;(5)取得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伴肝及肾功能、造血系统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2)精神疾病的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4)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引起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其中男例,女80例;年龄(65.35±8.11)岁;心力衰竭病程(3.30±0.47)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7]心功能分级:Ⅱ级例,Ⅲ级64例;原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71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64例,室性期前收缩37例,心肌病23例,其他5例。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例。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65.22±7.89)岁;心力衰竭病程(3.28±0.45)年;NYHA分级:Ⅱ级66例,Ⅲ级34例;原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5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1例,室性期前收缩17例,心肌病14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65.46±8.39)岁;心力衰竭病程(3.38±0.52)年;NYHA分级:Ⅱ级70例,Ⅲ级30例;原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6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3例,室性期前收缩20例,心肌病9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征得深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病因,并采取对症治疗等。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规格:每片mg)治疗,第1周给予mg/d,第2周mg/d,第3周起mg/d维持,连续用6个月。观察组:给予胺碘酮(用法同对照组),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48),1次/d,10μg/次,加入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连续用14d。
1.3观察指标
(1)两组窦性心律情况:分别在治疗结束后采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2)两组心功能:采取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每搏心输出量(stroke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3)两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两组疗效标准
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2级及以上;改善: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心功能NYHA分级提1级。无效:症状体征、心功能未改善[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人数/各组人数。
1.5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
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6%、84%、7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减少及SV、LVEF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SV、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0%vs.79.59%,χ2=4.,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6个月过程中不良反应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vs.18.39%,P>0.05),见表4。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心脏冲动节律、起源部位、频率、传导速度以及激动顺序等异常,发生机制包括折返激动、传导阻碍、异常自律性与触发活动所致冲动异常[9-10]。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对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具有非竞争性的阻滞作用,进而阻滞甚至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其有效不应期,发挥折返激动的消除效果,继发性地抑制心肌传导纤维快钠离子的内流,减慢心兴奋的传导速度,有效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及传导速度,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且复极过度延长;同时胺碘酮几乎无负性肌力作用可减慢心速、控制室性心动过速,以扩张血管而改善心肌缺血等[11-12]。本研究在对照组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采取胺碘酮干预治疗,结果显示该药物在维持患者的窦性心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与既往报道基本一致[4]。
前列地尔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2,以降低血液黏度和抑制红细胞的聚集性;前列地尔亦能激活血小板膜内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对血栓素A2释放所引起的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起到直接抑制效应,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减少心肌氧耗;前列地尔也可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降低肺动脉压和血管阻力,减轻右心负荷,改善心功能,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13-14]。王云鹏等[15]的研究显示前列地尔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类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QT间期离散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6%、84%、7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利于提高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ESD少于对照组而SV、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可促进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好转;疗效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疗效更佳;治疗6个月过程中不良反应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0%,低于对照组为18.3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列地尔联合胺碘酮可提高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略)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