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年患者同时罹患“结直肠恶性肿瘤+室性心动过速”两种顽疾,医院(南京医院)求诊。室性心动过速也是心动过速中最为恶性的一种,瞬息之间,就会演变成最接近死亡的“心室颤动”。心血管内科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普外结直肠外科针对这例患者的病灶展开了联合围剿,制定了“全麻下经胸小切口心脏外膜室速标测及消融术、联合腹腔镜下结肠肿瘤切除术”方案。手术中,解决胃肠道病变之后,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联合进行“经胸小切口心脏外膜室速标测及消融术”“经心外膜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术”,经过治疗,患者室速终止、恢复正常心跳。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开创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内外科联合消融的杂交手术方式。对于常规内外膜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联合心外科经剑突下或左胸小切口后行心外膜标测与消融,必要时还可注射无水酒精。一场创新手术只是一个缩影。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教授团队砥砺奋进,不断在心律失常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创新性成果屡次登上国际舞台。陈明龙教授团队陈明龙教授团队给治疗“定规矩”南京专家4年参编5个专家共识近日,JACC:Asia发表了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科学声明,医院(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教授等多位国内专家参与了该声明的制定过程,总结了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最新信息。年起,陈明龙教授多次参编心律失常领域全球专家共识、亚洲科学声明、中国专家共识等权威指南。年5月8日至5月11日,在世界规模最大心律失常的盛会——第40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上,陈明龙教授以亚太组长身份参编并主持“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全球专家共识”发布会。在此次发布的全球指南中,陈明龙教授及其团队多达6篇临床科研论著被本次全球专家共识收录。在我国心电生理领域中,这是华人首次以如此之高的参与度参与并主持国际指南的发布。年7月3日,在第12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上,“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正式发布,陈明龙教授等多位国内专家参与了该共识的编写。本版共识不仅加入了国内原创性研究;还增加了简洁明了的流程图占比,使共识更具临床指导性;此外,还新增了危险分层及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等内容并对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等推荐等级做出调整。年6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撰写《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该共识由陈明龙教授参与主编,贴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防治现状,促进中国室上速诊治的规范化,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年,《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建议》)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上刊登,陈明龙教授参与编写。该《建议》不仅参考了国际上权威的指南与共识,还结合了国内的多项临床研究与临床实际情况,更具中国特色。据悉,年,陈明龙教授受邀作为亚太心律失常学会代表参与房颤导管消融与外科消融专家共识(EHRA/HRS/APHRS/LAHRSExpertConsensusStatementonCatheterandSurgicalAblationofAtrialFibrillation)的编写。目前该共识正在编写中,并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草案讨论会议,预计将于年3月份发表。陈明龙教授给治疗“创品牌”房颤手术“南京方法”被欧洲指南收录房颤对人体的最严重的危害是心力衰竭和脑卒中。长期以来,医生和科学家们都在探索如何彻底治愈房颤以及尽可能减少因为房颤所带来的危害。而导管消融治疗虽然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面对持续性房颤,如何提升消融成功率成为一大难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摸索,陈明龙教授团队利用高密度标测诊断技术,提出了持续性心房颤动个体化消融策略——STABLE-SR术式(南京方法)。STABLE-SR术式,即在环肺静脉隔离基础上,根据患者心房基质情况进行个体化机制改良及碎裂电位消融,不仅优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还降低了医源性房速的发生,并被欧洲房颤指南收录。该术式重视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标测诊断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同时集治疗与预防为一体,既消除已有的房颤维持基质又可预防房颤消融术后房速,极大提升了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陈明龙教授的研究,还更新了心脏疾病的“疾病谱”,让医疗界对心脏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房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中,陈明龙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特发性孤立性纤维化心房心肌病”的概念。与其他心房心肌病不同,该病并没有心室受累,仅仅是单纯的心房受累,表现为房速、房扑、房颤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研究成果发表在IntJCardiol、Europace、Stroke等杂志。近年来,陈明龙教授团队还将研究放在了室性心律失常中。陈明龙教授认为希浦系统参与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对希浦系统室性心律失常有全面而充分的认识,丰富了它的分类。陈明龙教授手术中医院专家与江都患者线上沟通病情让治疗“下基层”房颤管理下沉,“江都模式”初见成效家住江都的王大爷今年82岁了,患房颤病史多年,在服用利伐沙班后因牙龈出血而停药。医院心血管内科郦明芳副主任医师通过村医网远程会诊,指导他正确应对抗凝后的出血情况,解除他的心理疑惑,指导他正确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并强化对接村医的房颤相关抗凝知识培训。这是在江都农村试点“医院-社区-家庭”协同管理、纵向整合的房颤健康管理模式。我国农村现今普遍呈现老龄化,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