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分钟心脏只跳30下,一枚回形针救了 [复制链接]

1#

“医生,还真的没啥感觉!”

68岁医院的病房里,

用手不断摩挲着胸口。

“那当然了,给你移植的心脏起搏器

只有回形针大小呢!”

从“心乱颤”到心跳慢

2年前,66岁的林依伯常常觉得心慌心悸,有时候甚至难受得晕过去。子女赶紧将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林依伯出现了多种心律异常症状。

“他得了房颤,发作时心跳最快可以达到每分钟~次,而且他还有室性早搏,就是心脏‘提前跳’,跳完又停一会儿。”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陈林说。

陈教授说,林依伯的“心乱颤”是因为肺静脉1分钟多次的高频电位传到了左心房,为缓解林依伯的症状,医院为他做了冷冻射频消融术治疗,也就是用-40℃~-50℃的低温“切断”肺静脉到左心房的“电路”。

术后,林依伯的症状缓解了许多,医生给林依伯开了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近期,林依伯开始头晕,感觉乏力,甚至又突然晕倒了,家人连忙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就诊。经检查,陈教授发现,原本“心乱颤”的林依伯心跳变得很慢,最慢时1分钟只跳30下。“这样一来,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吃不了,而且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迷你”无线起搏器

从血管植入

“心脏起搏器?那么大的东西塞到身体里,这怎么行?”得知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有火柴盒大小,还带着导线,导线需要经过锁骨下的血管连到心脏里边,身体瘦弱的人甚至还能隔着皮肤摸到埋在胸前的起搏器,林依伯一时无法接受。

林依伯的家属了解到,极个别植入传统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会出现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皮肤囊袋出血、感染、电极损伤等并发症,对于给老人植入传统心脏起搏器的事也有些犹豫。

得知了病人和家属的顾虑,陈林教授团队经过缜密的术前诊疗方案分析,为林依伯选择了只有曲别针大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植入。

左一、左二为传统起搏器,右上方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仅回形针大小

4月24日手术圆满成功

据了解,与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不用在胸前“开口子”,而是通过静脉穿刺,把小小的起搏器从血管里送到心腔内部,具有无切口,无伤疤,恢复快的优势,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在植入后几乎没有异物感。

“这次福建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成功实施,开启了福建省无导线起搏器的新时代,让更多心律失常的患者获益。”陈林教授说。

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

体重更轻、体积更小。其大小类似一粒维生素胶囊,重量仅2g,比传统起搏器体积减少93%。

电池续航能力更强。寿命超过12年,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的稳定性。

手术时间更快,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传统起搏器植入术一般需要1.5小时左右,术后需静卧6至12小时,且6个月内植入肢体不能有剧烈运动。Micra手术仅需30分钟左右,术后1至2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两天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无伤疤、无切口。传统心脏起搏器会将两根导线通过静脉植入心脏,再在前胸开口置入起搏器,前胸会留下明显开口和疤痕,且伤口较大。而无导线起搏器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切开制作囊袋,植入后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兼容1.5T(特斯拉)/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创新功能。因此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可以进行全身核磁共振扫描,而带有传统起搏器的病人则不建议做核磁共振,因为磁共振的脉冲和强磁场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Micra无导线起搏器适合哪些人群

1、年长者

2、体重偏轻、体型偏瘦的人

3、特殊疾病人群,如囊袋反复感染,静脉闭塞等

4、不想影响职业发展,如部分运动员,舞者等

5、不想有病耻感,追求美观和生活质量的人群

(来源:海峡都市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